中国 广告史 教学精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 广告史 教学精品.ppt

中国古代是没有“广告”这个词汇的,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一词出现于20世纪初期。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广告只是近代才在中国出现的。; 第一章 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重点问题 一、 我国在春秋时期及其以前(奴隶制社会), 在商品交换活动中都出现过哪些广告形式?其广告特征是什么? 二、 我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各朝代分别盛行哪些经济广告形式? 三、 简述我国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四、 简述音响广告的发展。 五、 招牌广告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六、 明清时期的广告发展有了哪些新的内容? ; 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重点问题 一、 我国在春秋时期及其以前(奴隶制社会), 在商品交换活动中都出现过哪些广告形式?其广告特征是什么? (1)口头广告:是适应物物交换的需要产生的,要换什么东西,用什么东西换需要口头叫喊让人们知道 (2)实物广告:将要换的东西陈列出来 (3)标记广告:最初在商品上刻上标记,后逐渐形成商业标记; (4)“行商”与“坐贾”的广告形式:“行商”走街串巷叫卖,坐贾有固定营 业场所,利用幌子、招牌来招徕顾客。;;三、 简述我国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发展非常显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分工更发达了,经济作物和以它为原料的手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丝、麻、棉、茶、糖等经济作物发展很快,制瓷、造纸、印书等各种手工业,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大量商品。 其次,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南北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城市这种经济中心的发展,近代型的商业城市开始出现。 第三,商业组织和经营技术也有显著变化,包括商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地区间联系的加强,商品运输和储存手段的相应发展等,这些都促使广告成为必要的信息桥梁并形成灯笼广告和旗帜广告等新潮的广告形式。;四、 简述音响广告的发展。 (1)音响广告是在口头广告的基础上产生的。西周以前,商以走街串巷、贩运叫卖为主,由于扯噪吆喝不但费口舌,声音又传不远,于是“音响广告”就应运而生了。 (2)西周时期,出现了音响广告。在西周的时候,卖糖食的小贩就已经懂得以吹箫为音响媒介,引起人们注意而招揽生意。行商采用不同的器具,摇、打、划、吹,以各类特殊音响来代表不同的行业。货郎打“小铜锣”,摇“巴郎鼓”;卖油郎敲“油梆子”;磨刀人拿的4块刀形铁片串成的“铁滑链”,让铁片互相撞击。 (3)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响广告得到了很大发展。这时的音响广告是声音与音乐的结合,把人类原始的咳喝叫卖声与歌谣、快扳、词曲相结合,更加悦耳动听并更具诱导性。;五、 招牌广告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1、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由于坐贾的出现而产生的,以后帘上题写了店铺 名号。继而又以木牌代替布帘,在木牌上题写文字,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可称为店标(店铺的标记)。 2、唐五代时招牌只是集中于官府统一管理的市场内。 3、至宋代招牌遍及城乡,都市商店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招牌名称。招牌广告有横、 竖等不同类型,广告上有文有图。如用文字写明店铺名称和性质,图画则显示行业性质,如药店画药葫芦,膏药店画膏药,铁铺门前画钳、刀标记,酒店画李太白像等。;4、至明清时代,招牌广告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看, 都更趋成熟。宋代以前的招牌 仅仅是作为店铺的标志而已,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而明清时代的招牌注重以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因而在商业活动中表现为讲究商业道德与商店信誉。此时的招牌已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招牌的字号,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言简意赅的内容。 ;六、 明清时期的广告发展有了哪些新的内容? (1)招牌广告:此时的招牌广告已不在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内容,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特定的内涵,其次在招牌文字上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 (2)对联广告:成为商业广告的一种宣传形式,并在春联里赋以商业性的内容。 (3)印刷广告:利用书籍的插图作广告,出现了木版年画。;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从广义概念上的广告定义看,广告是满足信息传递需求的方法,而中国历朝历代所用的“制”、“策书”、“诏书”、“檄文”、“布告”都是古代上层统治者昭告天下、宣传其政治经济意图的社会广告或者政治广告,现在被“宣传”这个词所取代,但不能否定中国古代有这种广告形式的存在。 ;范蠡发现一个地方的布很便宜,但是它的销路也很不好。当地的人不太喜欢拿这种布裁衣服,但是范蠡经过一番构想,却发现这种布裁制衣服会使衣裙迎风摆舞,非常飘逸。于是他大量的囤积这种布料。由于当时西施十分受追捧,她的服饰,甚至于动作也会有人效仿,范蠡让西施穿这种布料的衣服出现在一个非常热闹的场所,于是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