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基础-噬菌体-38页.pptx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噬菌体一.概述 噬菌体是吃细菌的东西,其实它是侵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放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噬菌体颗粒可以在细菌细胞外存在,但只能在细胞内繁殖(即遗传物质一定要进入细胞才能复制)。 噬菌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大小1.大小以nm计,需电镜观察。2.形态:蝌蚪形(复合体),微球形(20面体),丝形。 蝌蚪形由20面体头部和连接螺旋状尾部复合而成,尾部能收缩,有尾鞘或没有尾鞘,可有尾板或尾丝相连。尾部作用是帮助遗传物质注入细胞。Head/CapsidContractile SheathTailTail FibersBase Plate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大小3.?? 结构: 由核酸Pr组成。头部内含核酸,Pr构成衣壳,包括尾部。核酸:DNA或RNA 单链或双链,线性或环状(多数线性双链)衣壳:保护遗传物质和帮助侵染新的宿主的作用Infection of host cell by T2 phage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抗原性 抵抗力 大于一般细菌抵抗乙醚、氯仿和乙醇75℃ 30min或更久才能被灭活耐受低温和冰冻但对紫外和X射线敏感,一般经紫外照射 10~15min即失去活性。 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抑制相应噬菌体感染细菌。但对已吸附或进入宿主菌的噬菌体不起作用。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严格的寄生性(宿主特异性) 只寄生在易感宿主体内,即一种噬菌体只能在相对应的细菌内增殖,如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只能感染伤寒沙门菌,而不能感染其它种的沙门菌(变形杆菌)。 这种特异性的根据是细菌表面所存在的噬菌体受体。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裂解作用 噬菌体感染宿主局后可出现两种结果,其一是裂解细菌,完成溶菌周期(裂解周期),这种噬菌体称毒性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就是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后,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裂解作用增殖方式:复制增殖过程: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熟和释放吸附和穿入 有尾噬菌体通过尾刺或尾丝特异地吸附在敏感细菌表面的相应受体上(是Pr或多糖),两者接触后,噬菌体尾板上的少量水解酶溶解宿主细胞壁肽聚糖形成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将头部中核酸经尾鞘小孔注入细菌细胞内,Pr外壳留在菌体外。生物合成 细菌不再复制自身DNA,而受噬菌体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利用细胞的合成机构,如核糖体、tRNA、酶、ATP等,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复制子代噬菌体DNA,同时在不断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Pr。生物合成 RNA多聚酶的转录 胞浆内核Pr体转译?亲代DNA mRNA早期Pr(功能Pr) 复 制? 转录 转译子代DNA晚期mRNA 晚期Pr(噬菌体 衣壳与其它结构Pr)成熟和释放 子代DNA与子代外壳Pr在细菌细胞质内装配成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当子代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20-1000个)时(噬菌体晚期基因可编码合成一种溶菌酶),使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游离,又可去感染另外的细菌。称溶菌周期,约25min。毒性噬菌体的溶菌现象 毒性噬菌体感染敏感菌后可出现溶菌现象,如果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成半透明的菌悬液,感染后,便澄清。在固体培养基中,若用适量噬菌体和宿主菌液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面可有透亮的溶菌空斑出现。一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细菌后形成的,称为噬斑.噬 斑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溶源作用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而传代。这种随细菌分裂而传代的状态称为溶源状态。能形成溶源状态的噬菌体称温和性噬菌体。整合在DNA上的噬菌体基因称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性细菌。prophage: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溶原性细菌biogalgalbiobiogalEvents Leading to Lysogeny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Phage coded enzyme Repression of the phage genome Repressor protein Specific Immunity to superinfectiongalbiobiobiogalgalbiogalTermination of LysogenyInductionAdverse conditionsRole of proteasesrecA proteinDestruction of repressor Gene expression Excision Lytic growth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文档评论(0)

二毛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1073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