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化话语与历史记忆:
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赵静蓉
内容提要 近15年来,西语学界在记忆研究方面非常关注全球化背景对记忆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但对这
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全球化时代中的记忆”和“全球化记忆”以及“全球化的记忆”和“记
忆的全球化”等等并非同义的概念范畴。“全球化的话语”意味着共同的问题意识、紧密联系的知识体系、相
似的现实处境和历史困境、和而不同的发展理想等等。在此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我们承认“全球化记忆”的合
法性。全球化记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创伤记忆,另一种是启蒙记忆。全球化的记忆不是一个伪命题。但
这个命题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对全球化的出发点持不同态度。
关 键 词 全球化 记忆 创伤记忆 启蒙记忆
记忆的基础主体是个体,而个体记忆的独立 dreasHuyssen却指出,“自从二战结束后,特别是
性和差异性又决定性地制约着集体记忆的内容和 从1990年代开始,世界已进入一个与大屠杀关联
②
方式,进而影响到记忆生产的空间化趋势。相反, 的‘历史记忆的全球化’过程” 。
至少从概念界定上来看,全球化的承载者则是世 究竟谁的描述和界定更符合当今文化发展的
界,是某种趋同的“共同体”或“群体”。因此,我 实情呢?虽然我们都承认,“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们或可断言,记忆和全球化是两种指向完全相反 或关于“全球化话语”的争论已是当前学界不争
的东西。JanAssmann在一篇题为《全球化、普遍 的焦点问题,但“全球化时代中的记忆”是否就等
主义和文化记忆的侵蚀》的文章里就说:“记忆作 同于“全球(化)记忆”呢?“全球化”是我们研究
为一种身份指向发挥作用,总是意味着差异。全 记忆的时空状语、政治经济背景或文化语境,还是
球化则作为一种散播发挥作用,模糊了所有的边 记忆的核心内容?更或者可能是记忆发展的崭新
①
界,弥平了所有的差异。” JanAssmann据此认 形态?“全球化的记忆”和“记忆的全球化”是一
为,就像“全球化身份”的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一 回事吗?哈布瓦赫在其《论集体记忆》一书中强
③,假如我们赞
样,所谓“全球化记忆”的概念也是一个悖谬的概 调“群体自身也具有记忆的能力”
念,“记忆”若要和“全球化”联结起来,无疑需要 同哈布瓦赫的观点,是否就可以认为确实存在一
彻头彻尾的重新架构和重组。而与此同时,An 种“世界性”的或“全球化”的记忆呢?最值得反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后现代理论语境下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项目号:09CZW009)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
项资金资助项目“视觉文化转向与现代人的身份认同”(项目号:10JYB1002)的阶段性成果。
182
全球化话语与历史记忆: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复推敲的是:建基于个体意识机能基础上的记忆, 交叉重叠的局面后,不同区域的人们就会在精神
又为什么能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话语?是什么样的 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碰撞。“世界意识”或“全球
记忆、又是如何成为“世界性”的或“全球化”的 化的话语”就是要自觉超越国家、区域、民族、种
呢?本文将尝试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出界定和分 族等的界限,消除种种政治壁垒的限制,从全人类
类,厘清“全球化”在记忆研究中的现实意义,并 或全世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社会问题。首先,话
对记忆研究的新范式做出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