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
荆门市五三高中杨红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通过阅读人物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散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2.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拓展练习学习运过程与方法:
1.讨论本文记人散文的结构内容,重点知识;用“形散神聚”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
二·教学重点
1.讨论本文记人散文的结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
2.学习散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3.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
三·教学难点
把握此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拓展练习学习运用“形散神聚”的写法。
四·教学设想
1.文言重点知识教师印发预习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整理,教师只在课堂上点拨几个重点知识以点带面;
2.课堂上重点围绕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讨论分析文章的选材构思;
3.在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口头小作文让学生当堂练习,学习运用“形散神聚”的写法;
4.课文中有些遗漏的教学点以课后延展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用具:PPT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放幻灯片,情境导入
元丰二年七月七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苏轼起了个大早,打算将自己的书画拿出来晒晒,他翻看着自己的《墨竹图轴》,甚是得意,不由吟诵“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廋,无竹令人俗”。放下自己的作品,他又打开一幅画卷,这是表兄文与可送的《筼筜谷偃竹》图,睹物思人,他想起几个月前文与可刚刚去世,想到自己现在继任的就是文与可未就任的职位,想起两人的过往,不由潸然泪下。
(二)诵读预习,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筼(?? ?? ?)筜(?? ???)谷 近语( )士大夫???蜩( ?)腹
蛇蚹(? ?)?? 兔起鹘(? ?)落???子由为《墨竹赋》以遗( )与可?
袜材当萃(??? ??)于子矣????笔砚(??? ??)???斫(? ?)轮 斤斧何曾赦(? ??)箨( )龙???剑拔出鞘(?? ???) 曝( )晒
烧笋(? ????)晚食???????畴(? ??)昔??? 少( )纵则逝 缣( )素
蹑( )足 没( )于陈州 亲厚无间( )记载(
2、诵读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检查预习,点拨重点
1、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像·······一样,名做状
2、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句式?(状语后置,含“于”“以”常后置)
3、执笔熟视:仔细 4、自视了然:······的样子
5、而读书者与之:赞同 7、以为口实:话柄 8、发函得诗:打开
9、初不自贵重:看重,形做动; 句式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0、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句式(定语后置,名┼动┼者结构)
11、吾将以为袜:把······做成 12、与可没与陈州:通“殁”,死亡
(四)分析内容,把握中心
1·题解
从题目上看文章可能会写到哪些内容?
(文与可作画的缘由、经过,他人对画的评价,苏轼记此事的缘由、目的)
2·诵读第三段,概括段意(按事、情分类归纳)
(晒画痛哭,借典见情,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亲密无间 )
3·诵读第一段,概括段意(可按人分类归纳)
(第1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2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第3层 :写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
4.介绍“胸有成竹”的典故
(1)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5.诵读第二段,概括段意(可按事分类归纳)
(第1件: 文与可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 第2件: 二人围绕着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之竹开起了玩笑,并回忆“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 第3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