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小儿脑性瘫痪一.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小儿脑性瘫痪一.ppt

* 蛙状肢位 W状上肢 坐位对折状态 * 围巾征 跟耳试验 * 外翻扁平足 * (五)强直型 强直型(rigid type)损伤部位为椎体外束。 临床检查可见肌张力增强,肌肉的被动性低下,被动运动时见铅管样现象或齿轮样现象,深部腱反射引出困难,睡眠时肌肉的强直消失。 在脑性瘫痪病人中,真正的强直型并不多见,常与痉挛型混合存在,成为强直痉挛型。 (六)混合型 混合型(mixed type)是指上述6个分型中任何2 种或2种以上类型的体征和症状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称之为混合型,多见的是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混合。 * 六、脑性瘫痪的诊断 长沙会议所定诊断脑性瘫痪条件为: 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 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 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 (一)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 1.有引起脑损伤的原因 具有母孕期、围生期或新生儿期高危因素,这些 因素是引起脑损伤的可能原因,这些原因引起的脑损 伤是非进行性的,可与进行性疾病所致的运动障碍相 鉴别。 在临床实践中,当对脑性瘫痪患儿追朔病史时, 几乎所有患儿均有前述的高危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极少数的患儿追问不到这些高危因素,应考虑到基因 病或一些隐性的感染等有时问诊时不易被问出。 * 2.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1)新生儿哺乳困难; (2)异常安静或异常哭闹; (3)好打挺或常出现角弓反张; (4)3~4个月后手仍紧握拳; (5)4个月后仍拇指内收;(6)4个月后竖颈不佳; (7)全身过软或过硬; (8)4 ~ 5个月后仍呈现持续的非对称姿势; (9)持续的双上肢后伸; (10)5个月后仍不伸手抓物; (11)6个月后仍手、口、眼不协调;扶立时仍然尖足。 当然,上述的有些症状未必是脑性瘫痪的特异症状,但可有助于早期诊断。 * 3.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脑损伤导致如下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临床症状。 (1)原始反射消失过晚或残存:新生儿期存在的 原始反射在应该消退的时期仍然存在,影响小儿运动 与姿势发育,甚至某些原始反射终生存在,引起关节 的挛缩或变形等体征。 (2)肌张力异常: 不同类型患儿表现各异,如肌 张力亢进或强直、低下、动摇等现象。 * (3)异常姿势:出现在正常发育中见不到的固定 的肢位或定型的姿势模式。 (4)出现不协调运动模式:即异常运动模式,是 由于在保持姿势和进行某种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之 间协调性受阻碍致使运动不协调,如代偿性模式、因 联合反应而出现的异常模式等。 * 4.运动发育落后 运动发育水平比同龄正常小儿落后3个月有诊断 意义。 上述的神经学征候实际上是体现了在脑性瘫痪的 定义中所说的姿势与运动异常,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的 具体表现已经在各型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一节中叙述。 5.重复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可能会有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 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等重复障碍。 * 七、脑性瘫痪的重复障碍 (一)癫痫 脑性瘫痪儿并发癫痫的特点: 1.患病率高,据报道为15~60%。 2.初发年龄早于非脑性瘫痪的癫痫患儿。 3.发作类型:全身性阵挛发作、部分发作、继发性 大发作。 4.因癫痫的存在会加重脑性瘫痪的病情。 5.应用药物抗癫痫治疗有效。 (二)视、听觉障碍 发生率约10%,视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内、外斜视, 视神经萎缩,动眼神经麻痹,眼球震颤及皮质盲。 听觉障碍主要为难听,其中90%为感音性难听。 * (三)智能障碍 不同程度智力发育落后,四肢瘫患儿合并者为多。 (四)行为异常 表现为自残行为,甚而有暴力倾向。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