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四章六经辨证.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四章六经辨证.ppt

病因病机:风寒束表,内兼郁热 治则:微发其汗,兼清里热:桂枝二越婢一汤(取桂1/4,越婢1/8剂量) 【诊断要点】发热恶寒,或面色红,身痒;或一日再发;或热多寒少。 【鉴别诊断】 1、太阳轻证与疟疾均见发热恶寒呈阵发性: 2、太阳轻证与阳明病热盛证及少阴病戴阳证均见面红: 3、太阳轻证与阳明病津亏证及湿热郁表证均见身痒: (四)太阳温病 1.概念: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2.临床表现:发热而渴,不恶寒,尚有头痛,汗出,舌红苔薄黄,小便黄少,脉浮数。 3.证候分析: 风热犯表 邪正相争 发热(微恶寒) 风热伤津 口渴,小便黄少 阳热上扰清空 头痛 风性开泄,热为阳邪 汗出 风热在表 脉浮数,舌红苔薄黄 4.病因病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 5. 治则:辛凉解表,疏风散热。(银翘散) 6.鉴别诊断: 病 名 病 因 临 床 表 现 治 法 感受途径 太阳温病 温邪客表 发热而渴,微恶寒? 辛凉疏表 口鼻而入? 太阳伤寒 风寒束表 发热恶寒,不渴 辛温解表 皮毛而入 ? 太阳伤寒与太阳温病 二、太阳腑证 (一)太阳蓄水(五苓散证) 【概述】太阳蓄水证是由于表邪不解(?),循太阳膀胱经入里,影响了太阳膀胱的气化功能,使水气不化,停蓄下焦,以小便不利、消渴、烦渴为特点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消渴,烦渴,甚者水入则吐,下肢水肿,脉浮或浮数。 证候分析: 【病因病机】寒邪随经入里,膀胱气化失常。 【诊断要点】小便不利、消渴、烦渴、脉浮。 太阳病 表邪未解 邪正交争--脉浮,微热 小便不利 甚或浮肿 消渴,烦渴 或水入则吐 邪入下焦,影响膀 胱气化,下焦水停 不能下排 津不上承 卫失温煦----恶寒 【鉴别诊断】 1、太阳蓄水证与津液不足证 太阳蓄水 津液不足 小便不利(少尿),口渴 病机 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 津液不足 症状 得水不解 得水缓解 2、太阳蓄水与消渴病(似热证) 太阳蓄水 消渴病 口渴 病机 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症状 伴发热,小便不利 伴消瘦,小便多等 【辨证思路】 太阳蓄水证,在辨证时首先应确认是在太阳伤寒或中风之后,表证未解,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而致水津布散紊乱,以致水蓄下焦而成。 临证以水饮分布失常为其审证要点。 【治疗措施】 以温阳化气行水为主,兼以解表散邪(可以忽略),方用五苓散。 (二)太阳蓄血 【概述】 太阳蓄血证是邪热与瘀血搏结于下焦,出现以少腹急结或鞕满,其人如狂或发狂(一般瘀血不常见),身体发黄(久瘀血),小便自利,脉沉涩或沉结的一类病证。 【临床表现】 神志发狂或如狂,少腹急结或鞕满,发黄,小便自利,脉沉结。 【证候分析】 【病因病机】 表邪不解,循经入里化热,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 【诊断要点】 神志发狂如狂(流行性出血热),少腹急结,小便自利。 邪热瘀血搏结下焦 少腹急结或鞕满 瘀热上扰神明 其人如狂或发狂 营气不能敷布 身体发黄(肤色暗黄) 邪结血分,膀胱气化未受影响 小便自利 血行不畅 脉沉涩或沉结 【鉴别诊断】 1、太阳蓄水与太阳蓄血证 蓄水 蓄血 少腹满 病机 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 邪热与瘀血搏结于下焦 症状 小便不利,消渴,脉浮 发狂,如狂,小便自利,脉沉结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以攻下瘀血为主。具体分为: 1、蓄血轻证:表不解者,先解表,表解后方可攻其里。治宜活血化淤,通下瘀热——桃核承气汤。 2、蓄血重证:病情重,无论有无表证,皆当攻里。治宜破血逐瘀——抵当汤。 3、蓄血重证之缓证:治宜攻下瘀血,峻药缓图——抵当丸。 太阳病辨证小结 太 阳 病 太阳 经证 太阳 腑证 太阳 中风 太阳 伤寒 太阳蓄血 太阳伤寒本证 太阳蓄水 太阳表郁 太阳温病 太阳伤寒兼证 太阳中风兼证 太阳中风本证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治疗措施】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群方之冠) ① 、配伍意义(药味和药量的规范化)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治卫强 治营弱 调和营卫 助桂枝解肌 又暖胃止呕 益气补中 滋脾生津 辛甘化阳 酸甘化阴 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 ②、服法与护理: 1). 药后啜粥法:养胃气 2).温覆微汗法:助药力 3).获效停药法:中病即止 4).守方继进法:效不更方 5).药后忌口法:防恋邪 ③药后病不解的处理: 临证时,无论是已经发汗、或已汗下,只要邪未内陷,桂枝汤证未解者,皆可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④杂病应用: 桂枝汤亦可用于治疗内伤杂病。 如《金匮要略》治虚劳以桂枝汤为基础方。 A 、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