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第一课时学科介绍课程讲述.pptVIP

修辞手法第一课时学科介绍课程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修辞手法第一课时学科介绍课程讲述.ppt

(一)比喻 (1)构成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四种。 明喻句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 暗喻句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说明。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修辞效果: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 (4)注意事项:本体和喻体之间须有相似点;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比喻与比喻义的区别: 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 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如“包袱”(例:你带着这么沉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此指思想上的负担)。 (二)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1)分类:拟人、拟物。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2)修辞效果:使句子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喻体一定出现。比拟:拟体一定不出现。 例如: (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2)做人既不可翘尾巴。 (3)家是什么?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旅途疲乏了,可以好好休息,再起航。 (4)天转晴了,地面的低洼处贴上了一面面的小镜子。 (三)借代 (1)特征: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2)分类: A.特征代本体。例如:花白胡子坐在墙角吸旱烟。(“花白胡子”代“老年人”) B.具体代抽象。例如: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本本”代“革命理论” ) C.局部代整体。例如: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几千双眼睛”代“几千个人”) D.器物代本体。例如: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枪”代“军队”) E.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解析】句中的“完美的苍蝇”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解析】句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不能换成明喻的形式。 (四)夸张 (1)特征: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 (2)类型: A.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C.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运用夸张要适度,不能浮夸。 (3)修辞效果: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五)对偶 (1)特征: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2)类型: A.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修辞效果: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六)排比 (1)特征: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2)种类: A.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幸福就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惊喜,“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那种孝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种亲密。  B.句子排比。例如:生活如山,感恩为径,寻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海,感恩为舟,驾舟入海,方知海之宽广;生活如歌,感恩为曲,和曲高歌,方知歌之动听。 (3)修辞效果:加强语势,强调内容,节奏鲜明,长于抒怀。 (七)反复

文档评论(0)

186****77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