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总论第六版 1.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 经 病 学 傅 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病学教研室 总 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 和体格检查 第四章 神经诊断技术 第五章 神经心理学检查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一章 绪 论 一、神经病学(Neurology) 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神经病学属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临床上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 二、神经科学(Neuroscience) 基础学科: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生物学、神经遗传学、神经免疫学等。 临床学科:神经内分泌学、神经放射学、神经心理学、神经行为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病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脑外科)、精神病学等。 三、神经科学的发展 神经科学各学科发展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21世纪是“脑”的世纪,是神经科学突飞猛进向纵深发展的世纪。 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和诊疗技术方法,如CT、MRI等技术,对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神经系统 按解剖结构分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按神经系统功能分 躯体神经系统:调整人体适应环境变化 自主神经系统:稳定内环境 五 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以及高级神经活动机能障碍 临床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组: 缺损症状 刺激症状 释放症状 休克症状 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分为两个方面: 定位诊断:运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释病史和体检,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所提供的临床资料,初步确定病变的部位。 定性诊断:通过分析疾病起病的形式,演变过程,个人史与家族史以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最后确定引起疾病的病变性质。 七、神经病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辅助检查的意义和方法;运用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资料,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危重病的诊治原则。 基础和临床结合起来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向书本学习,更要从病人学习”。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脑神经 脑神经共12对。 脑神经按功能分: 1、感觉神经:第Ⅰ、Ⅱ、Ⅷ对 2、运动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 3、混合神经:第Ⅴ、Ⅶ、Ⅸ、Ⅹ对 除第Ⅻ对和第Ⅶ对核的下部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的中枢神经元(核上支配)均为双侧支配。 端脑: 第I、II对脑神经, 中脑:第Ⅲ、Ⅳ对脑神经核, 桥脑:第Ⅴ、Ⅵ、Ⅶ、 Ⅷ脑神经核, 延髓:第Ⅸ、Ⅹ、 Ⅺ、Ⅻ脑神经核。 一、嗅神经 解剖生理:嗅神经(嗅丝)→嗅球→嗅束→外侧嗅纹→嗅中枢(颞叶的钩回、海马回的前部及杏仁核)(传导嗅觉); 内侧嗅纹、中间嗅纹→胼胝体下回及前穿质(与嗅觉的反射联络有关)。 损害表现及定位:①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多由于鼻腔局部病变所致;②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引起嗅觉丧失;③嗅中枢病变不出现嗅觉丧失,但可有幻嗅发作。 二、视神经 解剖生理: 视网膜的圆柱细胞和圆锥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辐射→枕叶(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即纹状区)。 视网膜的圆柱细胞和圆锥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中脑上丘→双侧动眼神经核(E-W核)→动眼神经→瞳孔扩约肌(瞳孔光反射通路) 。 二、视神经 损害表现及定位: 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见P6图2-4) 临床上常根据视觉径路受损的视力障碍或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而确定病变的部位,具有很大的定位诊断价值。 视乳头异常 视乳头水肿:常见于高颅压,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视神经萎缩:原发性表现为视乳头苍白而边界鲜明,筛板清楚;继发性表现外视乳头苍白但边界模糊,不能窥见筛板。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解剖生理: 三对神经又称眼球运动神经,均为运动性神经,但动眼神经含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动眼、滑车神经起自中脑上、下丘;展神经起自脑桥展神经核。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损害表现及定位: 眼肌麻痹:分周围型(核下型)、核型、核间型、核上型四种情况。 三对神经合并损害常见,表现为眼球固定在中间位置,不能向各方向运动,瞳孔散大,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 复视:重影、双影、视物成双。 瞳孔改变:瞳孔散大、瞳孔缩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