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翻译学学科结构与研究框架构建述 评
汪宝荣
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口前的社会翻译学可分为描述性社会翻译学、文化产品社会翻译学和基于行动者 网络理论的社会翻译学。三者不同程度地吸收应用了布迪厄、拉图尔、卢曼等人 的社会学理论,在理论框架、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论上既有交叉,又各自独立。 社会翻译学学科结构基础己初步奠定,为推动木学科进一步发展,应加强这3 个分支及其研究领域间的交流与互动。
关键词:
社会翻译学;译者惯习;布迪厄;拉图尔;
作者简介:汪宝荣(1968-),男,浙江绍兴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 文学译介与传播和社会翻译学,E-mail 163. com。
收稿日期:2016-09-18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冃“翻译社会学视阈下屮国现当代小说译介模式研 究” (15BYY034)
The Disciplinary Strueture and Framework Construetion of
Socio一translation Studies: A
Critical Review
WANG Bao-rong
Abstract:
The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as of today comprises three subfields: the DTS-integrated, the cultural goodsoriented and the Actor Network Theory-based sociologies of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nceptual system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three subficlds arc partly ovcrlapping but also indcpcndent of one another as they have applied the sociological theories of Bourdieu, Latour, Luhmann and others. The disciplinary foundations of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have been laid. However,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the exchange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three subficlds should be enhanced?
Received: 2016-09-18
0.引言
社会翻译学在西方兴起至今仅20余年,但发展迅速,已形成描述性社会翻译 学、文化产品社会翻译学和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会翻译学3个分支领域。三 者既有交叉,又各自独立(Buzelin 2013:195)。迄今,社会翻译学吸收应用的 主要有3种社会学理论:P. Bourdieu的场域理论(field theory)和符号产品理 论(theory of symbolic goods)、B. Latour 等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 ANT)、N. Luhmann 的社会系统理论(social systems theory)。从研究现状看,Bourdicu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另外两种理论的运用 却述不很充分;描述性社会翻译学和文化产品社会翻译学的发展相对成熟,成果 突岀,基于ANT的社会翻译学的发展则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学者译介、述评或 应用的主要是西方描述性社会翻译学的研究成果或理论框架及工具(邢杰2007; 李红满2007;武光军2008;王悦晨2011;邵璐2011, 2012;王洪涛2011, 2016;任 东升、裴继涛2012;耿强2013;陆志国2013;鄢佳2013;徐敏慧2013;XuChu 2015; 邢杰等2016;刘晓峰、马会娟2016),而对文化产品社会翻译学和基于ANT的社 会翻译学的关注相对不足。本文尝试梳理当前社会翻译学学科结构和研究框架构 建的概貌,以期对推进国内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描述性社会翻译学
该分支奠基最早,发展也最为成熟,其学科框架主要构建者有A. Chesterman MJVolf等人。他们宣称“社会翻译学是翻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并把
I. Even-Zohar G. Toury T. Hermans A. Lefevere 视为社会翻译学的主要先驱 者” (Buzelin 2013:195)。其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来自多种研究路径,包括上述 3种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