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岛十六中2017年自主招生辅导公益课堂(物理)
(一)、考试说明
高中物理和物理高考:
1、高中物理中分为五个部分:力学(必修1、必修2)、电磁学(选修3-1,选修3-2)、原子物理(选修3-5),热(选修3-3),光(选修3-4)。物理和生活密不可分,比如交警在处理事故现场,为什么用尺子测出刹车的痕迹,就可以求出汽车刹车时的速度?飞船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与空间站对接?露珠为什么是近似球形?钢珠是怎么制造的?失重状态下会发生现象?原子弹和氢弹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们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些高中物理中都会学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是螺旋式上升、阶梯式提高。从单向运动、双向运动到曲线运动,直线思维、二维平面思维到三维立体思维。从单个物体、两个物体向多个物体组成系统,对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知识的难度、深度较初中有很大不同。
2、高考重点考查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记忆能力是前提,理解能力是基础,推理是关键,分析问题是核心,实验能力是特点,数学能力是条件。
二、命题指导思想:立足初中,面向高考,力电为主,统筹兼顾。
力学和电磁学是中考和高考的重点,因此自主招生命题,重点以力学和电磁学为主,力学包括运动学,力学(浮力、压强、质量和密度、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牛顿定律等,电磁学(电流和电路、电功率,电与磁等),兼顾热学(物态变化)、光学(透镜及其应用)。
三、对高考五种能力解释
1、理解能力:
例1..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2、推理能力
例2.用两个相同的足够大的水平力F将100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夹在两个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所有木块都如图所示保持静止状态,每个木块的质量都为m,图5中所有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素都为μ,则编号57和58号木块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木块从左至右编号依次为1、2、3…98、99、100)( )
mg B.7mg C.8mg D.μF/100
例3、.物理中将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按照定义,物体在t时间内的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在物体上外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现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经2s速度增加到2m/s,则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为
A.1N B.2N C.4N D.8N
3、分析综合能力、
例4、有四个阻值为R的电阻全部使用,不同组合可以获得不同阻值的等效电阻,下列阻值中可以获得的阻值为( )
A.4R B.2R C.R D.0.6R
例5如图所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3A和2A,若将R2、R3、R4中的某两个电阻互换,其它条件不变,发现两电表的示数不变.则通过R1的电流可能是( AC )
A、4A B、2.5A C、3.5A D、5A
四、实验能力
例6.图所示的是一个电热器电路。电热丝、指示灯、电键构成串联电路,接在电源上,已知该电路中有一个元件断路,有一个元件短路,但不知道是哪两个有故障,今用一个校验电灯分别接在各处,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根据表格内容可判断( )
A、指示灯断路,电键短路 B、指示灯断路,电热丝短路
C、电热丝断路,电键短路 D、电键断路,指示灯短路
五、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例7.在物理图像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 义,而且比例系数(即斜率)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图4中的两个图像所含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a中的比例系数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
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
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例8.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 22 m/s B. 24 m/s C. 25m/s D. 28 m/s
附件(一)
青岛十六中2017年自主招生物理试题(样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满分24分,共6小题,每个小题4分)
1.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