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宝鸡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目标
完成中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约束性指标:市区优良天数达到264天以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57μg/m3以下,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达到102μg/m3以下,臭氧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年均浓度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约束性指标见附件1)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制订煤炭削减实施方案,以规上工业和城乡散煤为重点,完成省上下达我市的2018年煤炭消费总量及城乡散煤削减任务。(市发改委牵头,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2.制订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全市禁止新建燃煤集中供热站,2018年要完成平原县区15个集中供热站的清洁化改造。其中,热电联产覆盖区域全部淘汰,未覆盖区域改造成天然气、电、可再生能源供暖,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执行超低排放标准。(市发改委牵头,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3.制订燃煤锅炉拆改实施方案,加快拆除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燃煤设施,2018年10月底前完成50台拆改任务,达到省上要求60%以上。(市环保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4.制订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实施方案,逐步实施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年内完成20台10蒸吨以上燃气锅炉的脱硝改造。改造后的氮氧化物不高于80微克/立方米;同时,加强新建天然气锅炉准入管理,新建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低于30微克/立方米。(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5.配合做好陕北至关中三条750千伏线路通道建设,完成省上下达的火电企业的热电联产改造任务,释放全部供热能力,并实行以热定电,非采暖季逐步停止发电。(市发改委负责)
6.制订农村“五改”实施方案,加快城乡电网及智能电表改造,采取天然气、电能及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扩面提标,整村推进,在农村地区继续推进“改气、改电、改暖、改炕、改灶”工程,2018年完成改气10万户、电改暖3万户、改炕20万户、燃气改暖2万户、改灶10万户任务,力争全覆盖。(市发改委牵头,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7.制订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青贮饲料、压缩燃料、制作木工板等农村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生物质颗粒燃料、秸秆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热解气锅炉等产业发展;同时,完成一半以上农业大棚等生产设施液化天然气、电供暖等清洁改造任务。(市农业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8.对全市煤化工、焦化、化肥、水泥、陶瓷、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砖瓦窑等行业限产20%。(市工信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9.推进以国Ⅱ及以下汽油车和国Ⅲ及以下柴油车等为主的老旧高排放机动车更新工作。制造、进口、销售、注册登记的车辆须符合国Ⅴ标准要求。(市交警支队负责)
10.强化入口管理,在城市公交、单位通勤、出租车,以及环卫、物流等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年内40%以上的燃油、燃气公交车更新为纯电动公交车。(市工信局、市交通局负责)
11.年内建成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并与省上联网,购置2台遥感机动车监测车用于道路检测,落实机动车排放检测/维护(I/M)制度,对排放超标车辆,纳入交警缉查布控系统,倒逼车辆限时维修、更新淘汰。(市环保局、市交警支队牵头,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12.鼓励和支持老旧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报废。城市规划区内禁止使用不符合国三标准要求的非道路工程机械。(市交警支队牵头,市环保局、市农业局配合)
13.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全面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燃料行为,彻底清除黑加油站点,确保国Ⅴ汽、柴油全覆盖。(市商务局牵头,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14.通过强制性措施和经济激励政策,引导过境货运车辆从市区周边绕行。扩大禁限行区域,在禁限行管制区域增设卡口,引导显示屏,标志标牌等,严格管控管制车辆。(市交警支队,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15.完善全市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源清单,强化建筑、市政、拆迁、水利、交通、绿化等施工工地扬尘综合治理,落实建筑施工“六个100%管理+扬尘排放质量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的防治联动制度。(市规划局、市住建局、水利局、交通局、城管局、房屋征收办分别负责)
16.严格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实行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的“五位一体”作业模式, 加强洗洒车辆运行管理,强化GPS运行监管和定期考评,确保每辆洗扫车每天运行不少于20公里,洒水车不少于60公里。(市城管局、市城管办分别负责)
17. 严格落实煤炭、商品混凝土、粉煤灰等工业企业物料堆场抑尘措施,配套建设收尘和密封物料仓库,落实进出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