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docxVIP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慢性喉炎;慢性鼻炎;突发 性耳聋;慢性咽炎;中医疗法 DOI: 10. 3969/j. issn. 1005-5304.2013.03.044 中图分类号:R249.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04 (2013) 03-0096-02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李杲《脾胃论》中的代表方,由 黄英、党参(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白术组成,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效。补中益气汤广 泛运用于临床各科。耳鼻咽喉诸器官位于人体上部或体表, 乃清阳游行交会之所,被称为“清窍”,与全身各部及脏腑 联系密切。《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说:“脾为孤脏……其 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脾又主升发清阳之气,宗《内经》 “清阳出上窍”、“阳气出上窍”,故临床上以此方加减应 用于耳鼻咽喉疾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兹举例如下。 1典型病例 1.1慢性喉炎 案例1:患者,男,50岁,2009年10月12日就诊。声 嘶2年,近来加重,尤其是在劳累或讲话多时声嘶症状更加 明显,饮食、睡眠、二便无明显变化。曾在某医院行纤维喉 镜检查,诊为慢性喉炎,给予含片和雾化吸入(具体不详), 效果欠佳,故来寻求中医治疗。咽喉检查见黏膜色淡,声带 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良。舌淡,脉细。中医辨证为气虚咽 喉失濡证,治以补中益气汤合生脉饮加减。处方:黄30 g, 党参9 g,当归10 g,陈皮6g,升麻6 g,柴胡6 g,白术 9 g,炙甘草6 g,麦冬12 g,五味子6 g,牛旁子9 g,玄 参12 g,木蝴蝶6 g,石菖蒲10 g。每日1剂,水煎服。服 药5剂,患者觉症状明显减轻,10剂后声嘶基本消失。后以 补中益气丸巩固治疗1个月,随访未再复发。 按:慢性喉炎属于中医学‘慢喉?”范畴。本案患者乃 肺脾气不足,清阳不升,咽喉失濡所致,故以补中益气汤合 生脉饮补肺健脾,合利咽开窍之品益气开音。患者初诊并无 明显的脾气虚表现,但结合局部辨证而诊为气虚咽喉失濡 证。该患者在三诊时诉以往食后即如厕的习惯消失也提示, 在整体辨证依据不足或无证可辨时,局部辨证的重要性。 1.2慢性鼻炎 案例2:患者,男,27岁,于2010年5月10日初诊。 诉交替性鼻塞3年,近来鼻塞加重,尤夜间明显,有少量白 黏涕。检查见鼻黏膜红肿,表面不平;平素易感冒,乏力, 纳差,大便可,小便黄,舌淡,脉缓。西医诊断:慢性鼻炎; 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清阳不升,夹热邪上扰清窍。以补中 益气汤加减益气健脾、清肺热、通窍除涕。处方:黄英20g, 党参9g,当归10 g,陈皮6g,升麻6 g,柴胡6 g,白术 9 g,炙甘草6 g,川苇10 g,丹参10 g,路路通10 g,黄 苓6 g,白芷9 go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鼻塞明显减 轻,饮食增进,鼻黏膜红肿减轻,仍表面不平。以上方加三 棱3 ,莪术4 g。续服5剂,症状基本消失。 按:慢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窒”范畴。本案患者乃属 脾胃阳气升发不足,清窍不利所致。《明医杂著》曰:“若 因饥饱劳役所伤,脾胃升发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 利而不闻香臭者,宜养脾胃,使阳气上行则鼻通矣。”故以 补中益气汤合黄苓、白芷益气健脾、清肺除涕,合川苛、丹 参、路路通等行气活血通络之品以求速效。 1.3突发性耳聋 案例3:患者,女,57岁。2010年6月28日初诊。诉 2010年3月突发双耳聋,无耳鸣,经中西医治疗,疗效欠佳, 两耳听力交替性时轻时重,且每于受凉后加重;平素头晕, 乏力,饮食一般,二便正常,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弱。检 查鼓膜无明显异常,外院电测听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中医 辨证属中气不足。以补中益气汤加葛根、丹参、石菖蒲补益 中气、升清开窍。处方:黄英30g,党参9g,当归10g, 根20 g,丹参18 g,石菖蒲10 g。每日1剂,水煎服。7 陈皮6 g, 陈皮6 g,升麻9 g,柴胡6 g, 白术9 g, 炙甘草6 g, 剂后,两耳听力改善。又续10剂,诸症消失。后以补中益 气丸和复方丹参片调治1月,未再发。 按:暴聋耳鸣多实,主要是气机失调;但亦有突发性聋 久治不愈的,乃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窍络空虚痹阻所致, 本案例所示即是。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伍用活血化瘀之 品以益气升清、活血通窍。 1. 4慢性咽炎 案例4:患者,女,30岁,2011年3月10初诊。患者 咽中不适半月余,咽中似有痰梗,不适,然无力咯出,咽干 不欲饮,纳差,倦怠乏力。检查见咽后壁有少量黏稠分泌物, 有少量散在滤泡。舌淡,苔薄白,脉细濡。证属中气不足, 清浊升降失司。用补中益气汤原方:黄英30 g,党参9 g, 当归10g,陈皮9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炙甘 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患者咽喉不适减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