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热柱与油气田成因-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PDFVIP

地幔热柱与油气田成因-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卷 第3期              桂 林 工 学 院 学 报             Vol.23No.3 2003年 7月         JOURNALOFGUILININSTITUTEOFTECHNOLOGY        Jul2003  文章编号:1006-544X(2003)03-0258-08 地幔热柱与油气田成因 ———以东北及华北油气田为例 1 1 2 钟 华 ,周锡明 ,真允庆 (1.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八一四队,江苏 镇江 212005;2.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三局,山西 太原 030002) 摘 要: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是中、新生代陆相油气田集中分布域.通过对物探重力勘查和 油、气的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研究,初步认为油气田的形成是与亚幔柱及幔枝构造密切相 关.石油的成藏作用是受地幔隆升、地温梯度增高、地壳下隆、生物繁殖、广泛有火山- 泥砂质沉积建造诸因素控制,天然气的深源非烃气成因更可获得佐证. 关键词:油气田盆地;亚幔柱;幔枝构造;幔源;中国;东北;华北 中图分类号:P618.13;TE121.1        文献标识码:A① [1]   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是中、新生代陆相油气 老含油岩层系,成为箕状裂谷型含油盆地 .至 田的集中分布域,在空间上、成因上与亚热幔柱 古生代特别是华力西期运动对本区影响最大,在 和幔枝构造密切相关,前者常为大型油气田;后 东北常见有沿NNE向断裂侵入的花岗岩-白岗岩 者多为中—小型油气田. 组合产出.发展至中、新生代,本区也是处于重   本文从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重力物探资 大的地质变革期,或称其为成藏的大爆发,是一 料、莫霍面隆起、古热流值及岩浆活动规律等研 [2] 次 “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 究入手,并结合油气田深部天然气的地球化学   因为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形成了多个陆缘 (CH,CH,CO,N,He)和同位素 (He, 岩浆弧后中生代裂谷盆地 (如松辽盆地、渤海湾 4 2 6 2 2 13 盆地、南黄海-苏北盆地等).同时在大兴安岭一 Ar, C )及邻区日本油气田火山岩包裹体中 δ CO2 的CH和CO含量等资料,证实均属非烃气源类 带有广泛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弧. 4 2 型,从而阐明油气的成藏过程,除主要来源于生   东北地区自大兴安岭 -内蒙高原岩浆弧扩张 物的烃源岩外,尚有来自深源地幔活动的因素. 隆起带,至俄罗斯布列亚 -松辽碰撞挤压和裂谷 扩张沉降带 (图1之1-2区域)的侏罗系有逐渐 1 成藏的大地构造背景 缺失或减薄现象.直至喜山晚期,印度板块对中   我国的东北及华北东部地区隶属西太平洋成 国大陆板块的聚敛和挤压,也极大程度影响我国 矿带,北部与西伯利亚板块相接,东与太平洋板 东部地区,并且加速了地幔的活动,故形成了大 块俯冲作用形成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陆边缘特殊构造形式———亚洲太平洋型,即岛弧 [1] 为板块构造活动极为强烈的大陆边缘地区. 后边缘海盆地 .   本区早于元古代已与西伯利亚古板块聚合在   本区经历了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 3 一起,尔后经大陆解体,裂解成微板块雏形,保 次板块构造旋回活动,再因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改 持相对稳定态势但以张应力为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