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旧香兰遗址玻璃质遗留的原料及工艺谈玻璃珠的交换.PDF

由旧香兰遗址玻璃质遗留的原料及工艺谈玻璃珠的交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古人類學刊 ‧第89 期 ‧頁57-92 ‧2018 DOI: 10.6152/jaa.201812_(89).0002 由舊香蘭遺址玻璃質遺留的原料及 工藝談玻璃珠的交換 * ** *** **** 王冠文 、李坤修 、陳光祖 、 ***** ****** 飯塚義之 、Caroline Jackson 摘 要 舊香蘭(約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八世紀)位於臺灣東南部太麻里溪出海口, 自2003 年底展開的搶救發掘發現上千顆玻璃珠以及與玻璃珠製造相關的廢料, 顯示臺灣可能在當時已有製造玻璃珠的技術。本研究使用掃瞄電子顯微鏡分析 44 件舊香蘭遺址的玻璃珠及玻璃廢料,發現此次分析的玻璃珠與廢料的化學成 份與微結構並不完全相符,目前能支持這批玻璃珠在舊香蘭在地製造的可能性較 低,且化學成份分析確認其玻璃珠(料)的交換應與環南海地區有關。除此之外, 科學分析的結果也透露這批珠子的原料與加工程序的訊息,發現紅、橘色玻璃雖 然都使用氧化亞銅為著色劑,銅的原料來源可能不盡相同,而橘色與黃色玻璃的 微結構分析顯示其原料或加工程序與其他遺址存在差異,這些訊息顯示舊香蘭的 玻璃珠再交換至其他遺址的現象並不明顯。 關鍵詞:玻璃,鐵器時代,舊香蘭,掃瞄電子顯微鏡,化學成份 * 通訊作者:王冠文kwnwang@asihp.net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 英國雪菲爾大學考古系 57 Journal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89 :57-92 ‧2018 The Exchange of Glass Beads Reflected by the Raw Materials and Craft of Glass Remains at Jiuxianglan * ** *** **** Kuan-Wen Wang , Kun-Hsiu Lee , Kwang-Tzuu Chen , ***** ****** Yoshiyuki Iizuka , Caroline Jackson ABSTRACT Thousands of glass beads and beadmaking waste have been unearthed in the rescue excavation of Jiuxianglan (ca. 3rd century BC – 8th century AD), located on the alluvial fan of the Taimali Stream in southeastern Taiwan, since the end of 2003, suggesting that beadmaking may have been taken place in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