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挥发性气体与人类的健康安全
陈卓全1, 4,王勇进2,魏孝义1,陆宏芳1,文军1,彭少麟1, 3,刘军2*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 广州510650;2. 深圳莲花山公园管理处,广东 深圳518000;
3. 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510275;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植物挥发性气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与自然的协同进化而产生的。一方面,植物挥发性气体的产生受昆虫、微生物、人类的干扰的影响;另一方面,植物的挥发性气体能对昆虫、微生物起到抑制作用,减少自身受伤害。目前国内外对植物挥发性气体的研究多从植物与昆虫、微生物的关系来进行,并形成了以化感作用研究为核心的化学生态学;而植物挥发性气体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人体健康安全的研究很少。文章结合作者的初步研究结果,综述植物的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原因、主要成份和对环境与生物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体健康安全的负面效应,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挥发性气体和评价它们对人体健康安全的效应提供依据。
关键词:挥发性气体;负面效应;健康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3-0385-05目前国内外对植物挥发性气体的研究,关注更多的是植物挥发性气体与其他植物、昆虫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从上世纪末开始,植物挥发性气体与其他植物之间的关系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普遍关注,并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陆地植物的挥发性气体已经成为大气圈中一系列挥发性有机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3]。
随着对植物挥发性气体的生态效应的广泛关注,对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也成为化学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植物挥发性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方面的有关论著更少涉及到。
植物挥发性气体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涉及到植物生态生理学和医学,领域跨越性较大,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在其基础性研究上,植物挥发性气体对人体健康安全的效应研究需要解决几方面问题:(1)哪些散发挥发性气体的植物散发哪些挥发性物质需要引起重视;(2)植物挥发性气体的采样、气体成分的检测技术的限制;(3)挥发性气体哪些组分对人体存在什么负面影响,以及应如何进行鉴定。本文结合作者已进行的初步研究,对植物的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原因、主要成份和对环境与生物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体健康安全的负面效应进行综述。
1 植物挥发性气体产生的原因
植物挥发性气体产生的原因复杂,有些植物挥发出气体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与环境、动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这些物质有些对环境中其他物种有的是中性的、有的是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存、有的对其他物种的生存存在着威胁作用。目前国际上对植物自然挥发产生的气体的研究较少,更多的注意力被放在胁迫条件下或者植物体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植物挥发出的气体的成分与健康情况下的挥发物的成分比较上。近来的研究表表明,草食动物(herbivores)、植物和食用草食动物的肉食动物(carnivores)它们之间的信息传播途径和受伤害植物的挥发物有关[4, 5]。
当植物受损害时,如人工切割、昆虫咬食能使植物散发出的挥发性有机物质比没受破坏时的浓度要高很多,同时组成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在马铃薯嫁接Erwinia carotovora(促使马铃薯腐烂的物质)后,用GC法对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气体和健康的马铃薯挥发性气体比较起来,挥发性物质更为复杂[6]。利马大豆或者玉米在遭受食草动物啃食后,会迅速在全肢体产生单萜I或II和其他挥发物[7]。在实验室中,成熟的苹果遭受蛀虫(Cydiapomonella)啃食后,会散发出不同的挥发物来[8]。
昆虫啃食植物后,不仅仅是直接受损伤的植物有所反应,未受啃食的周边植物也会散发出挥发物来,从而增强对草食动物的免疫力[9]。植物之间信号传递的假说存在已久[10, 11]。
现在人们对植物在受到食草动物的干扰后,引起植物体酶的活性、其他生物信号的反应的相关知识和积累也越来越多了[12]。
食草动物对一株植物的攻击引起周边植物的反应可以通过根部、菌根真菌或者挥发物如甲基水盐酸盐(MeSA)的信号传播来进行[13~17]。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植物生长环境条件改变了,可能会导致挥发性气体成分的改变。某些植物会挥发出更加复杂的物质,某些植物分泌数量和密度可能会减少。鄂春花(Primula obconica Hance)在中国的野生种并不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但是在移植欧洲后,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在栽培条件下,鄂春花生理生态发生改变,产生了两种新的物质:能引起人体过敏的primin (2-methoxy-6-pentyl-1,4-benzo- quinone)和miconidin(2-methoxy-6-pe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场馆服务规范》.doc VIP
- 交车12项标准流程话术.pdf VIP
- 2022年01月08878动漫产业概论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医学课件-PFNA内固定术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科研管理科研项目申报专员岗面试真题题库参考答案和答题要点.docx VIP
- 2014预备党员考察表模板.doc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专题解读PPT家庭教育促进法PPT.ppt VIP
- 2025年3月29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综合应用能力》及答案解析参考(海南_云南_广西_贵州_上海_江西_湖北_山西_黑龙江_宁夏_新疆_吉林_重庆_辽宁_青海_内蒙古_湖南_陕西_安徽).pdf VIP
- 高血压中西医治疗.ppt VIP
- 寺庙管护合同7篇.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