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王国维 满清末造奇才出,体素羸弱性忧郁。 鄙薄功名弃科举,独树一帜文史哲。 知命之年不知命,奈何自投昆明湖? 而今细读君词话,幽窗冷雨一灯孤。 夜读《离骚》《人间词话》有感 岁暮天寒北风紧,夜深独对一灯明。 行吟离骚音琅琅,卧读词话思冥冥。 汨罗江上诗心醒,昆明湖里词魂惊。 同是投水失性命,一何山重一何轻?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出生。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人间词话十则》,对其中某些经典段落能够背诵。 2.理解、掌握王国维的“造境”和“写境”理论,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名句。 3.理解、掌握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理论,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名句。 4.明确有境界的诗词必须具备的三种要求:情景结合,真景物、真感情,鲜明生动的表达。 5.理解、概述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 6.了解诗词的“境界”与创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关系,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 关于“词话”: “词话”是指评论词、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述。著名者有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王国维 《人间词话》等 整体把握 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具体分析 第一则为全书的总纲,作者高举“境界”说,认为词格调的高下完全由境界决定。有境界就有崇高的格调,就会有名言佳句;而五代和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特绝妙就在于有“境界”。 研习第二则 辨别以下诗词名句哪些是“造境”,哪些是“写境”?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4)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7)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8)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研读第三、第四则,把握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内容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感情较强烈,个性较鲜明,尽染作者主观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为外物所吸引,达到忘我境界,作者感情不明显,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物我合一,物我皆忘.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移情”)。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句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们读过的诗句中有写“无我之境”的吗?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概括: 有我之境:情在景上,寓景于情。? 重在感受——情感 无我之境:情在景下,寓情于景。 重在体悟——哲理 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为什么?(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表现为“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绝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了。 特别关注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不是截然对立的,它是可以统一在某一首诗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