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之异同
【中文摘要】: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二人的豪放词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是,他们的词风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苏、辛豪放词中同题材词作的对比上,可见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keyword:%E8%8B%8F%E8%BD%BC \t _blank 苏轼;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keyword:%E8%BE%9B%E5%BC%83%E7%96%BE \t _blank 辛弃疾;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keyword:%E8%B1%AA%E6%94%BE%E8%AF%8D%E8%AF%8D%E9%A3%8E \t _blank 豪放词词风;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keyword:%E5%B7%AE%E5%BC%82%E6%80%A7 \t _blank 差异性;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keyword:%E8%B1%AA%E6%94%BE%E8%AF%8D%E9%A3%8E \t _blank 豪放词风;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keyword:%E8%8B%8F%E8%AF%8D \t _blank 苏词;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keyword:%E8%BE%9B%E8%AF%8D \t _blank 辛词; HYPERLINK /Article/%09%09%09%09%09%09%09%09%09%09http://Search.aspx?q=keyword:%E8%AF%8D%E4%BD%9C \t _blank 词作
中国文学长河浩浩荡荡地流进中古时期丰腴的大地,壮阔的波澜托起两颗璀璨的超一流明珠——唐诗、宋词。诚然,词为宋之骄子,然非宋之所独,亦非随宋而亡。自隋唐,经五代,盛两宋,及辽金,历元明清,至近现代,可谓源远流长,汪洋浩瀚。
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我们通常会把宋词划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派和豪放派。比如高中学习过的柳永的《八声甘州》,李清照的《一剪梅》等等。那么提到中国文学史豪放派的代表,我们都会想到这样两个人:苏轼和辛弃疾,被后人并称为“苏辛”。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等。但由于两位词人的时代和社会地位不同、个人生活经历不同,而且由于艺术追求的差别,两人表现出的豪放之气也就风格迥异。
豪放词风的开启与拓展
“词为艳科。”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语言风格,也因此难以脱离柔媚纤巧的樊篱。所以,绝大多数都是婉约词,很少有豪放的风格。宋代的豪放派,自范仲淹始。范仲淹的词,直接开宋代豪放词之先声,开苏轼豪放词之先河。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了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 他认为,“豪放”首先是一种创新,并不拘守古人成法;同时,既极豪放,却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苏轼也常把“豪放”称作“雄放” 、“真放”。苏轼还认为,“豪放” 、“雄放”本是作家的一种内在气质的表现。在《观吴道子画壁诗》中,他指出“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之后,接着又说:“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就是说,吴道子在尚未落笔作画之前,他的艺术见解和气质—“豪放”的个性品格,早已酝酿成熟了。所以苏轼曾在《书子由超然台辞赋后》中,特别强调了作家内在的“体气高妙”;他又在《李太白碑阴记》中提出“士以气为主”的命题。
以其上述观点来衡量苏轼的词作,如按元、延祐本《东坡乐府》所收282首词统计来看,一般豪放词约79首,其中较典型的豪放词有30首。如《满江红·大江东去》、《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菩萨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