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世界每年消耗45000吨。 中英科学家组织37个国家近千家医院参加大规模临床试验,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具肯定疗效。 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显著。 阿斯匹林和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斯塔丁”并用,可降低患结肠癌的危险。 阿斯匹林可防止一些廉价抗生素造成的耳聋。 非那西丁(phenacetin)使用最早,因肾损害,少用。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为非那西丁活性代谢产物,是目前应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 四、苯胺类(anilines) 非那西丁 对乙酰氨基酚 代谢物 【体内过程】 p.o.易吸收,肝代谢,t1/22-3小时,肝功不良者延长。 【药理作用及应用】 抑制中枢PG的强度≈ aspirin,外周作用弱; 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弱; 主要作为解热镇痛药, 用于感冒发热、神经痛,肌肉痛及对aspirin不能耐受者或过敏者。 【不良反应及防治】 治疗量:少,无胃刺激。偶见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 久 用:慢性肝、肾损害。 过 量:10~15g/次,急性中毒, 产生肝坏死。 肝肾患者慎用。勿大量、久用。 对乙酰氨基酚 五、吡唑酮类 【体内过程】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p.o.,作用持久(t1/2 50-65h); 可穿透滑液膜,在滑液膜间隙内的浓度可达血浓度的50%,停药后,关节组织中保持较高浓度达3周之久。 【药理作用及应用】 抑制PG生物合成;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 用于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痛风(促进尿酸排泄) 【不良反应】 发生率:10%-45%,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 胃肠反应:饭后服用减轻。溃疡病患者禁用。 ? 水钠潴留:促进氯化钠、水重吸收—水肿。忌盐。 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 过敏反应: 皮疹、剥脱性皮炎、粒细胞↓、血小板↓、再障。 可致死,见粒细胞↓ 停药+抗菌药防感染。 ? 肝肾损害: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甲状腺肿大及粘液性水肿: 抑制甲状腺摄碘所致。 六、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消炎痛) 【药理作用及应用】 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 ;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抗炎作用为aspirin的10~40倍; 不良反应多,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者。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 癌性发热。 * * * * * * * * * * * * * * * * * * 医用药理学基础 第18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要求: 掌握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了解其他有机酸类药物(布洛芬)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不良反应。 概念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多数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由于其特殊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区别 前列腺素抑制药 阿司匹林类药 氢化可的松 甾体的一般结构 阿司匹林 1828年: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水杨苷,水解后为水杨酸和葡萄糖 1853年:用水杨酸和醋酐合成乙酰水杨酸 1899年:拜耳(Bayer) 药厂合成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开创了NSAIDs发展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吡唑酮类(保泰松) 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 20世纪70年代:合成了丙酸类(布洛芬)、苯乙酸类等 NSAIDs作用机制 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及主要代谢物生物活性和药物作用环节 cox lox PLA2 LTs 5-HPETE 抑制体内环氧酶(COX)—PG合成酶的生物活性,使PG的合成减少,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COX有2个同工酶: NSAIDs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抗炎 不良反应 镇痛作用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作用特点 抗炎、抗风湿作用 解热作用 37 36 38 战栗 肌紧张 肌肉运动 内分泌腺活动 基础代谢 糖类 蛋白 脂类 不感蒸发 出汗 皮肤血流 换衣着 环境条件 传导 辐射 39 35 产热 散热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原和热敏神经原)感受温度的刺激,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的恒定。 解热作用 正常体温调节—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