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与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
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5)自怨自艾型(Self-Haters Type)
这种类型的老人和愤怒型的老人相比较,相同之处在于年轻的时候事业都没有成就,或者遭受重大挫折,总之,人生处处不顺利或不得志;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愤怒型的老人常把自己的不得志都归罪于别人,而自怨自艾型的老人则只埋怨自己,认为都是自己不努力或者没能力才虚度终年。因此,心里郁闷、沮丧、消沉、常有“人老珠黄不值钱”、“活着没有意思,只有死才能解脱”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老人人格类型理论对于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启示是,应该根据老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和人格类型来确立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老人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并且采取符合不同类型的老年服务对象特点的助人手法。当然,在老年服务工作中也要小心避免因刻意关注不同人格类型而给老人贴上人为的标签,从而给老人造成伤害。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最为流行的和老年及老化现象有关的理论,由凯文(Cavan)提出。这个理论认为:
(1)老年是中年期的延长,老年人仍与中年时代一样可以从事社会上的工作,参与社会活动;
(2)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3)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系、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四、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1-2021年浙江工商大学《432统计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pdf VIP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pdf VIP
- 盘扣式落地式卸料平台专项施工方案新版.pdf VIP
- 河北 2023年农村信用社真题模拟汇编(共270题).doc VIP
-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 VIP
- 河北 2023年农村信用社真题模拟汇编(共228题).doc VIP
- 中考数学总复习.doc VIP
- 2025年考研政治真题权威解析版.doc VIP
- 河北 2023年农村信用社会计实务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511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