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镇奠基人赵磻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黎里镇奠基人赵磻老 李龙石 江南市镇,从军事性质的镇演变为经济性质的镇,一般认定在南宋。赵磻老是南宋初年的一位高官,他的为官生涯宋史有传,退职后选择黎里隐居,宋史失记。笔者多年来对赵磻老进行了多方的发掘,终于确定赵磻老为黎里古镇的奠基人。 自秦汉以来,皇权控制地方最低一级到县,乡村则由县令择人管理。南宋初立,政治动荡,社会不安,再加大量北民南来,使得相当多的村落迅速膨涨,不过,由村庄升格为乡镇,往往滞后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段里,时势的选择与民意的酝酿,必然会走出一位能够调停各方,又能向县里说得上话的人物。由于文献资料的缺失,多数市镇无法考证出这样的人物。黎里的赵磻老,因为宋史及地方志书的记载,因为黎里的东圣堂及花园浜,也因为黎里百姓的口耳相传,幸运地留存了下来。赵磻老的发现,对于江南市镇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赵磻老57岁来到黎里,次年(1179),凭着他的资质阅历、政治才干和素质学养,将梨花里、何家浜两村汇合千余外来人口,向吴江县申报为乡。接下来,赵磻老带领全乡百姓,整治市河与街道,同时教育乡民学习文化,奠定了黎里跻身江南大镇名镇行列的基础。赵磻老身故后,黎里百姓不忘他的功德,专门建造了圣堂,为他塑造坐像,世世代代顶礼膜拜。这圣堂,黎里俗称东圣堂,时至今日作为市级文保单位;此老的旧居,明代初年列入黎川八景;此老的居住地,亭台楼阁,荷池假山再加花草树木,是黎里镇也是吴江县第一个花园,黎里百姓称为花园浜;赵磻老的旧居与花园都已不存,不过花园浜其名连同赵磻老、东圣堂,载入了地方志书,八百多年来,赵磻老其人始终活在黎里百姓的口头与心中,为江南古镇研究,提供了物证、人证与文字记载。                       ——题 记 黎里东半镇发字圩有个东圣堂,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染字圩道南桥西南有个花园浜,这两个地名都与南宋初期一位叫赵磻老的乡贤相关。明代初年,黎里首次确定黎川八景,赵磻老的住地以“拙庵故居”列入八景。 正是这位赵磻老,组建了黎里由村庄升格为乡镇的人事建制,整治了市河黎川及南北街道的基本格局。赵磻老,黎里镇的奠基人。在花园浜,赵磻老营建了黎里第一个私家花园,园内安置了藏书楼、书画室以及棋室和琴房,好客的赵磻老天天引来满座乡亲,更引来了求学的年轻一代,民众们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文化品位日益提高。赵磻老,还是黎里文化的奠基人,百姓心目中的圣人。 据黎里民众口耳相传,赵磻老是赵匡胤后裔,与宋高宗赵构同辈。赵磻老早年在朝为官,可是他生性散淡,又看透了官场的龌龊与腐败,早有退隐之志, 于是四处寻找托身石,最后相中黎里,居住在南港西岸染字圩的一条无名小浜底头。     宋史对赵磻老是有记载的,与黎里民众的传说有所不同。赵磻老约生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公元1141年起为官,至1178年退出官场,主要活动在宋孝宗掌权时期。宋孝宗赵昚(shèn)是宋太祖七世孙,生于建炎元年(1127),崩于绍熙五年(1194),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历史上普遍认为孝宗是南宋杰出的皇帝,孝宗有隆兴、乾道和淳熙三个年号,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逊位于儿子宋光宗赵惇。宋孝宗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由于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赵磻老从政37年,其中重要的节点都在乾淳时期。 看来,黎里老百姓对赵磻老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首先他不是赵构同辈,至少应当小一辈。现在依据弘治《吴江志》、康熙《吴江县续志》、乾隆《吴江县志》嘉庆《黎里志》、光绪《黎里续志》,再参考《两宋词人丛考·赵磻老考》(王兆鹏著 江苏凤凰出版社)等资料,简述如下:赵磻老,字渭师,号拙庵,山东东平人,21岁时凭岳父遗泽入仕,初任宝应县主簿(掌文案簿记的官)。磻老是不是赵家皇室,现在尚难定论,不过,即使不属皇室,也是官宦之家出身,赵的父亲情况不明,伯父赵野,靖康年初官至门下侍郞(副宰相),建炎元年为乱军所杀。绍兴三十年(1160)二月,同知枢密院叶义问出使金国,赵磻老以礼物官随行,同年三月礼成而返。乾道六年(1170)五月,范成大奉旨使金,赵磻老作为书状官随同出使,再次使金,可谓轻车熟路,范成大觉得赵称职能干,将他推荐给丞相虞允文,经过丞相考察,擢升正言(相当于拾遗,掌规谏),乾道八年(1172)任楚州知州。当时楚州两次经受兵燹,百姓极度贫苦,赵上书朝廷,要求蠲免绸绢之贡,诏下恩准。淳熙元年(1174),以尚书户部员外郞除直秘阁(秘阁,北宋所设的文史机构,收藏秘本古籍及书画真迹,南宋时归尚书省,设有秘阁、秘阁校理等官;直,入值差遣,因官序未到而暂行兼摄),实任庐州知州。庐州是包拯的家乡,赵磻老决定重树包拯形象以教化乡里,他翻修郡学,在学宫内重树包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