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更另院士生平-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DOC

刘更另院士生平-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更另院士生平-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DOC

刘更另院士生平 我国著名的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家、我国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监测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原理事长、中国共产党党员刘更另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30日上午9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刘更另院士生于1929年1月,湖南省桃源县人,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1954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室工作,担任农业化学组组长,技术室副主任;1955-1959年在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博士学位;1959-197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曾任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调查室、肥料室副主任,祁阳站站长;1970-1980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工作,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78-1981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1980-1984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3年6月晋升为研究员;1983-1990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5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和环境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刘更另院士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三、四、五届地学部评审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土壤学报》第五、六、七届编委,《中国农业科学》第21-27卷主编,中国农学会、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营养学与肥料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水稻专业组成员。 刘更另院士长期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在南方红壤研究与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杰出的科学技术成就。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刘更另院士先后系统研究了南方低产水稻田改良,首次揭示了该类土壤低产的原因和特性,阐明红壤性水稻田土壤磷素变化的规律性;系统研究了“双季稻绿肥轮作制”,发现了“早稻苗好谷差,晚稻谷好苗差”的特点,研究揭示了温度、光照、水分以及土壤养分供应特性与水稻生长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提出必须创造良好的土肥条件才能保证植物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原则,并分别提出了早稻和晚稻的管理战略成功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湖南大面积紫色泥田水稻“僵苗”现象,揭示了这些土壤“磷锌矛盾”的规律性,确定了水稻“僵苗”是由土壤缺锌引起的原因;系统研究了砷化物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找到了改良“砷毒田”的有效措施,为农业防治砷污染提供了新途径。这项结果多次被国际同行引用,并编入我国大学教科书。 刘更另院士是我国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监测的奠基人,其工作对我国土壤肥料科学及农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加强基础性工作,刘更另院士先后在湖南祁阳和冷水滩布置了“水稻阴离子实验”、“水稻种植制度实验”等一系列的长期实验;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刘更另院士主持在全国建立了包括东北黑土、西北黄土、新疆荒漠土等在内的9个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长期监测实验基地。这些长期定位实验至今仍在开展工作,是在不同土壤气候带上的多因素系统实验,对我国农业生产、农业科学和土壤肥料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长期定位监测的基础上,刘更另院士致力于红壤坡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研究,总结了红壤丘陵区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种类、数量变化和“草—灌—乔”植物群落演变的规律性,同时针对红壤地区季节性干旱的特点,实验了许多保水蓄水的方法,创造出“水平浅沟,沟坑相连,分散蓄水”的办法,把春夏季雨水留到旱季利用,取得明显效果。 刘更另院士为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科学及农业宏观发展战略作出了贡献。从1988年开始,刘更另院士参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 1990年开始,刘更另院士筹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山区研究室”和“河北省燕山科学实验站”,考察踪迹遍布祖国的各个主要山区,为山区农业发展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撰写了“农业和农业的持续发展”、“水、水资源、农业节水”等论文,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在长期实验基础上,刘更另院士认识了温度、光照、空气湿度与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他主张根据自然资源特点来调整作物布局,利用南方空气湿度大、日照少来繁殖植物营养体,发展草食动物,利用西北、内蒙日照好、温差大、空气湿度适中来发展籽实植物、纤维植物和油料植物的思想具有创新性。 从1959年到2009年的50年间,刘更另院士先后发表科学论文、研究报告共188篇,出版专著5部,翻译了李比希名著《化学在农业和生理上的应用》,主编《中国有机肥料》,审校了《农业化学与生物图》,撰写了《鸭屎泥改良》、《硝酸磷肥应用》等科普读物。获得国家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