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神经调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PAGE 9 -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1 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 1.(2010·广东高考·T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过敏性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命题立意】本题以重症肌无力病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兴奋是如何在神经与肌肉间传递的。 【思路点拨】可将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机理同神经突触的相比较,来理解重症肌无力的致病机理,从而确定选项。 【规范解答】选A。 神经—肌肉突触和神经—神经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大致相同。神经—肌肉突触由突触前膜(神经细胞膜)、突触后膜(肌细胞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间的间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使肌肉收缩。故当“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将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不能引起肌肉收缩。故A正确。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是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C、D三项与重症肌无力产生的原因无关。 【类题拓展】 解决教材中没有,但有同理知识类问题的方法——等效法 (1)类题举例:神经—肌肉突触(教材中无)与神经突触(教材中有);减数分裂制片方法(教材中无)与有丝分裂制片方法(教材中有)等。 (2)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找出与题等效的教材内容。 第二步:按教材中的内容去处理问题。 2.(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T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生理基础的理解。 【思路点拨】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不同,前者主要由K+外流引起,后者主要由Na+内流引起。 【规范解答】选D。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不会影响静息电位,但会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 3.(2010·北京高考·T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命题立意】本题以神经细胞的结构立意考察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同时还考查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有关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反射活动中兴奋从感受器产生,经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 (2)传入神经的神经元细胞体位于神经中枢附近的神经结中,传出神经的细胞体位于神经中枢中。 (3)神经递质一旦发挥作用就被酶分解。 【规范解答】选C。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通过较长的轴突和效应器相连,所以A项正确。而传入(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在神经结中,通过较多的树突和感受器相连,所以B项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作用完后就被酶分解掉,以便于下一次兴奋的传递,所以C项错误。肽类激素本质上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所以分泌肽类激素多的细胞核糖体较多,D项正确。 【类题拓展】 有关反射活动问题的几个突破点 (1)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识别:关键在于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可从神经结入手,神经结是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传入神经纤维靠近神经中枢的位置,可以由此判断出传入神经纤维,从而明确反射弧中其他各部分结构。 (2)兴奋的传导方向: ①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下达的指令经传出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做出反应。 ②一条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向两方向扩散传导。 ③兴奋传导经过突触时,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2010·浙江高考·T5)如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