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
随着内地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香港应研究如何确保其作为内地企业新股上市集资中心的地位。
我在2005年11月17日于本专栏提到有关香港保持其作为内地企业新股上市集资中心的地位的问题,但由于当时上市集资活动频繁,并未引起很大关注。然而,这个课题对维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却非常重要,因此我希望再次就此作出讨论。
负责经济事务,特别是负责金融体系的官员,最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调动当地的国内储蓄。对于储蓄率高企(为本地生产总值的45%),并极需资金支持整体经济活动(包括可提高经济生产力的重要投资项目)的发展中经济体系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与其他经济体系的情况不同,中国内地要调动国内的储蓄可以有两个选择,而这两个选择是互补和可以并存的。第一个方法是像其他经济体系那样,发展内地的金融体系,以提供稳定、可靠、多元化及有效率的资金融通渠道,但这个发展过程需时甚久,并要投放大量资源。另一个方法则只有中国才适用,因为中国实行「一个两制」,在同一国家内有两个不同的金融体系,使其可以充分利用香港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
由于内地与香港的金融体系在结构上有重大差异,因此市场力量未能自由发挥作用以融通内地的储蓄。这些差异包括两地使用不同的货币、内地实施外汇管制,以及内地对境外(包括香港)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市场的限制。结果是融通内地的储蓄的机制有欠理想,并过度倚赖仍在实现现代化的银行体系来融通资金。因此,内地极需透过资本市场使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然而,由于种种问题,这个目标尚未能有效地得以实现:近几年内地资本市场的首次上市集资活动并不活跃。很多首次上市集资活动都是在香港进行,但此举只是将境外储蓄吸引到内地而未能达到融通内地的储蓄这个目的;有人甚至认为内地并不需要这些境外资金。当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有利于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但却使内地乐意将储蓄投资于优质内地企业股票的投资者感到不满。正是基于这个想法,加上有关当局渴望能更有效融通内地储蓄,促使我提出香港能否保持作为内地企业新股上市集资中心的地位这个问题。解决内地资金融通问题的方法,顺理成章就是加快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步伐。
此外,一个创新的方法是容许内地投资者投资于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的股票。这样便可以通过香港的金融体系,把内地的储蓄引导至内地企业,从而达到融通内地资金这个重要的政策目标,同时又可满足越来越感到不满的内地投资者的需求。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会使资金外流,在内地资本帐管制措施下是不容许的。然而,只要有关资金仅限于用作投资于H股,所有外流的资金只不过是有关H股首次上市时已流入内地的资金的一部分,而中国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境外资金,更何况内地可透过如「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机制来密切监察资金流动情况。无论如何,现有或新发行的H股也可重新包装为类似中国预托证券等金融工具在内地销售,以满足内地投资者的需求。两地同时上市亦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法(即「H + A同步上市」或「先H后A」),但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两类股票应可互换,买卖价亦应相若。在内地全面取消有关管制措施,以及能倚赖市场这无形之手之前,可能需要一个套利机制,以平衡有关股票在两地的价格。由于此举涉及外汇交易,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可能需要参与这套利机制。
任志刚
2006年3月23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