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年代中原半拉报现象解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纪年代中原半拉报现象解析

20世纪40年代中原 “半拉报” 现象解析     ———以 《阵中日报》 和 《正义报》 为例   樊洛平 (郑州大学 文学院, 郑州450001) [摘  要]   20世纪40年代, 中原地区部分报纸的主要版面代表统治阶级的立场观点, 副刊却在一 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主进步的思想, 这种副刊与正刊背道而驰的状态被称作 “半拉报”。 “半拉报” 现象在中 原两次出现, 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原因。 政治势力之间的角逐与力量消长, 酝酿了相关文化的生存 环境; 作家兼报人的责任意识, 打造了传播进步文化与民主诉求的阵地; 历史文化的积淀融入独特的区域 氛围, 成就了个性鲜明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半拉报”; 副刊; 编辑; 作家 - - - [中图分类号] G216    [文章编号] 1002 3054 (2016) 06 0008 0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62/ jbjsshkxybjshkx160602     1940 年前后, 中原报界出现过一个独特的 传》 及相关作品评论。 四卷本 《李蕤文集》 和 现象。 在国民党统治区, 由官方主办或者有国民 五卷本 《牛汉诗文集》 分别收入两位作家的主 党背景的一些报纸, 要闻、 评论等主要版面充当 要作品, 其中包括 20 世纪 40 年代创作的诗 [2] 政府的喉舌, 而文艺副刊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 文, 而 “半拉报” 现象却并未引起学者的关 众意愿, 传播进步思想, 由此形成一种报纸两种 注。 所以, 希望借助李蕤、 牛汉二人所在的 声音。 亲历这段历史的作家李蕤称此为 “半拉 《阵中日报》 和 《正义报》, 将作家与报人作为 报”, 谓之 “当时社会公论”。[1](P527) 这意味着 推手, 综合考察这一现象发生的社会背景与主客 “半拉报” 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考察这个时 观因素, 在历史溯源与真相还原中, 实现对国统 期河南国统区的报纸, 特别是李蕤所在的北战线 区文化现象与文学风貌的多元解读。 《阵中日报》, 确有副刊与正刊相抵触的现象。 一、 同一种现象 1946年前后, 这种现象再次出现在中原报界。 牛汉 (时笔名谷风) 任职的 《正义报》, “半拉     “半拉” 为中原地区方言, 有半个的意思, 报” 特点尤为突出。 对于报人李蕤、 牛汉, 学 所以 “半拉报” 也称 “半个报”。 由于是口语化 界已有一定的研究, 如 《李蕤评传》 《牛汉评 的表述, 字词并没有严格的界定, 李蕤在回忆中 - - [收稿日期] 2015 12 15 - [作者简介] 樊洛平 (1956 ), 女, 山西沁县人,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 [基金项目] 郑州大学基础与新兴学科项目(JCXX04 1) — 8 — 20世纪40年代中原 “半拉报” 现象解析———以 《阵中日报》 和 《正义报》 为例 也时有不同。[1](P468)虽然 “半拉报” 一词见于李 文艺, “这块阵地便得到了比较多的自由, 刊载 蕤口述, 而实际来源于社会读者的解读, 也并非 了不少进步作家的稿子”。[1](P527)碧野、 李蕤相 始于 《阵中日报》 一家报纸。 继主持文艺副刊的那段时间, 恰为国民党政治立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中日以黄河为线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