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琴社创办人袁中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纽约琴社创办人袁中平 ??? 袁中平1959年生于台北,目前定居纽约市东村,创立纽约琴社和指禅艺术中心。琴道启蒙于台北孙毓芹先生,受业于苏州 HYPERLINK /view/409600.htm \t _blank 吴兆基先生,书道拜纽约 HYPERLINK /view/2645616.htm \t _blank 张隆延为师。   袁中平携琴走天涯 墨里弦间琴德合一   文/曾慧燕   2007年04月06日,星期五《世界周刊》,2007年3月25日追求琴德合一的古琴家袁中平,近年穿一袭「汉服」携琴走天下,拜名师於吴门,访高士於山林,乐琴棋於洞府,清奇而脱俗,遗世而独立。   当年他青春不留白,如今踏遍青山人未老,青海高原,戈壁滩上,庐山脚下,仙人洞内,黄河边,玉门关……,处处留下他的踪影和琴声。而在滚滚红尘的纽约,他则是大隐於市的古琴演奏家。   自从纽约中华新闻文化中心「台北艺廊」於2002年成为历史後,数年不见袁中平,再次见面,他摇身一变成了「得道高僧」,一身道士服装打扮,蓄须留发,长袖舒展,颇添几分仙风道骨。   袁中平一脸严肃地对记者说:「我这身打扮,不是现在为了接受访问刻意穿给你看的,我平时外出就是这样穿著的。」   问他何故要以「奇装异服」示人?他说这是中国正式的「汉服」,最初他用於古琴演奏服装,近年他过著一种闲云野鹤、云游四海的生活,乾脆还「本来面目」。   这位深得「吴门」真传的古琴演奏家表示,古琴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乐器,自古以来深受知识分子与世外高人的尊崇与喜爱。於他而言,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把开启宇宙奥秘之门的钥匙。   袁中平祖籍江西,世代中医,堂号「生茂堂」。抗日战争年代,父亲和叔叔为了保家卫国,双双投笔从戎,黄埔军校第十三期毕业。父亲既是军人又是文人,诗文俱佳,兼且擅吹笛。在台湾出生的袁中平,小时候最喜欢看父亲挥毫写书法。每到过年的时候,更可欣赏到父亲美观实用的春联。他说:「也许是我喜欢看父亲书法的关系,少年的我已喜欢使用毛笔,临摹百寿字。」   青少年时代的袁中平,在台湾是个家喻户晓的校园名歌手。他与著名音乐人 HYPERLINK /view/22089.htm \t _blank 童安格、邱岳原为复兴商工美工科的同班同学,三人都喜欢音乐艺术。袁中平是学校合唱团团长兼指挥,1978年三人组建合唱团「旅行者」,风靡万千歌迷。当时袁中平是「旅行者」中最受女孩包围和著迷的人物。   台湾海山唱片股份有限公司曾为他们出版发行富民谣风格的《旅行者三重唱》唱片,整张唱片浪漫而富有情调,充满怀旧情怀。   袁中平年纪轻轻就已成名,走在街上经常被歌迷认出要求签名。他说,那时台湾的男丁都面临服兵役的问题,他因左眼弱视,免除兵役。在最当红之际,他毅然急流勇退,1983年来美留学。1989年,袁中平凭《逍遥游》唱片专辑,夺得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的最佳作曲 HYPERLINK /view/558495.htm \t _blank 金鼎奖。   「那时在台湾,我对所谓的琴、棋、书、画一窍不通。来到纽约後,从一卷录音带中听到了古琴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它深深吸引我,像多年不见的老友,似熟悉,又陌生。」   袁中平先是著迷於古琴的声音,然後开始著魔似的研究古琴的历史。他说以前在台湾,从没想到要「寻根」;反而来到纽约这个世界舞台,才特别渴望寻觅自己的文化源头和构筑精神家园。   听说波士顿 HYPERLINK /view/10504.htm \t _blank 哈佛大学的 HYPERLINK /view/3771184.htm \t _blank 燕京图书馆,收藏了颇多中国古代图书,他专程从纽约赴哈佛寻觅琴谱。令他惊喜的是,燕京图书馆馆藏的古琴琴谱还真不少,他要求复印,好不容易经馆方同意,影印了松风格、 HYPERLINK /view/1139746.htm \t _blank 枯木禅等两大箱琴谱,高高兴兴运回纽约。   虽然有了琴谱,却还没有琴,他以谱中所载指法一勾一抹慢慢练习。琴谱中没有记载节奏、拍子及速度的符号,必须以演奏者的修养和器度,在复杂的指法中安排解释不同的琴曲,显各人情志。「因此,弹奏古琴,有奇趣又极难表现。可以说古琴不仅是个乐器而已,更是个道器。」   意外获名琴 清明作斋号   第一张古琴,竟是琴家徐文镜修过的明代古琴,龙凤之象,古人之形,造型古朴,音色纯净幽雅。他清楚记得当天正值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毛毛细雨中,他去甘乃迪国际机场接同学飞机,於是以「清明」两字为他的斋号。另一层意义则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袁中平出国前夕,戎马一生的儒将父亲赠他八字「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那段日子以谱为师,一点一滴的摸索,夜裏甚至抱琴在床,拨弦而眠,贴耳倾听,琴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