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以来生物贝壳生长纹层与地球自转的演化-生态环境学报.DOC

奥陶纪以来生物贝壳生长纹层与地球自转的演化-生态环境学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奥陶纪以来生物贝壳生长纹层与地球自转的演化-生态环境学报

PAGE 630 生态环境 第14卷第5期(2005年9月) 周瑶琪等:奥陶纪以来生物贝壳生长纹层与地月轨道参数的演化 PAGE 629 生态环境 2005, 14(5): 625-630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项目(SSER-IV-I);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项目(K000110A) 作者简介:周瑶琪(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球动力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与教学。 收稿日期:200 奥陶纪以来生物贝壳生长纹层与地月轨道参数的演化 周瑶琪1,2,赵振宇1,2,冀国盛2 1. 石油大学地球化学与岩石圈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山东 东营257061;2.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 东营257062 摘要: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微量化学成分分析,对现代瓣鳃类粗饰蚶、花蛤和腹足类纺锤螺,第三纪美壳螺,三叠纪克氏蛤,石炭—二叠纪燕海扇,泥盆纪云南贝、颠石燕,奥陶纪震旦角石、赫南特贝等贝壳生长纹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纪以来贝壳生长纹层具有年、半年、双周、日、半日生长周期的变化,年中所含双周生长纹层数、双周所含日生长纹数均呈递减的趋势。通过观测计算得出:奥陶纪每年的日数为415.69 d,泥盆纪为407.1 d,石炭—二叠纪为400.51 d,三叠纪为393.98 d,第三纪为374.13 d,第四纪为367.4 d,表明自奥陶纪以来有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地月距离增大、月球后退速率减小等变化趋势。 关键词:奥陶纪—第四纪;生物贝壳;生长纹层韵律;地月轨道参数 中图分类号:Q13;P183.3;P1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5-0625-06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月球的旋转速度在不断增加,而地球的旋转速度在不断减慢。Runcorn(1964,1969,1970)建议利用古生物钟资料计算地球转动惯量的变化,进而检验宇宙引力常数的变化和月球退离地球的速率[1]。Pannella(1975)通过识别生物生长纹层的周期,探讨当时起过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天文周期[2]。Barker(1964)在美国东海岸现代瓣鳃类贝壳的显微构造中发现了多级生长规律,并反映了当地的潮汐周期[3]。Berry等(1975)认为瓣鳃类贝壳有由15个生长纹层组成的簇带,解释为在潮汐作用影响下形成的产物[4]。Rosenberg等人(1975)用电子探针研究了瓣鳃类壳体不同生长纹层微量元素成分的变化,发现生长纹层中钙和硫的含量有相当于双周期潮汐旋回规律性的变化等[5]。国内尹赞勋等(1976)论证了古生物钟的可靠性[6],徐道一(1983)等对地球自转与古生物钟进行了讨论[7]。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珊瑚、叠层石、瓣鳃类3种生物之上。 本文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微量化学成分分析对现代瓣鳃类粗饰蚶、花蛤和腹足类纺锤螺,第三纪美壳螺,三叠纪克氏蛤,石炭-二叠纪燕海扇,泥盆纪云南贝、颠石燕,奥陶纪震旦角石、赫南特贝等生物贝壳生长纹层进行了分析,其中首次展开了腹足类、腕足类、头足类壳体的研究。并对奥陶纪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的演变、地月距离以及月球后退速率变化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1 奥陶纪以来生物贝壳生长纹层 1.1 半年、年生长周期与冷、热生长间断 W:冷生长间断;S:热生长间断;A:年生长周期 照片1 现代粗饰蚶(Anadara)冷、热生长间断与年生长周期×2 Photo. 1 The freeze-shock and heat-shock break and annual growth period of the Anadara in present×2 海水温度变化是影响贝壳生长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对壳体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生长纹层变窄或出现冷、热生长间断。冷生长间断形成于初冬海水温度明显降低之时,它通常标志着第一次冰点的到来;热生长间断通常发生在初夏高温水流到来的时候,两者特点非常相似[4]。如照片1现代粗饰蚶(Anadara),冷、热生长间断的典型特征是在壳体的外表面有一个“V”字型刻痕,有机质会从壳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