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对脑神经.ppt
口诀: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 * 脑神经(cranial nerves)为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12对。它们的排列序数是以出入脑的部位前后次序而定的,其中第Ⅰ、Ⅱ对脑神经属于大脑和间脑的组成部分,在脑内部分是其Ⅱ和Ⅲ级神经元的纤维束,第Ⅲ~Ⅻ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脑干内有与各脑神经相应的神经核,一般运动核靠近中线,感觉核在其外侧。其中第Ⅲ、Ⅳ对脑神经核在中脑,第Ⅴ、Ⅵ、Ⅶ、Ⅷ对脑神经核在脑桥,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在延髓。 口诀: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 鼻粘膜嗅部的嗅细胞周围突分布于嗅粘膜,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嗅神经)上行穿筛孔入颅前窝,终止于端脑的嗅球,至嗅中枢传导嗅觉冲动。 视觉传导通路 在眼球视网膜内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为光感受器细胞。双极细胞为第1级神经元。节细胞为第2级神经元,其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形成视交叉后,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 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交叉后加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视束。因此,左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半的纤维。视束绕大脑脚向后,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端脑距状沟两侧的视区(纹区),产生视觉。 起于视网膜内,由节细胞的轴突形成,自神经盘处穿出眼球,构成视神经,穿视神经管,入颅中窝构成视交叉,延为视束,绕大脑脚终止于间脑外侧膝状体,传导视觉冲动。 * 当视力低于0.1时,可逐步走近视力表,按0.1×d/5算出(d为被检者看清该行时距视力表的距离)其视力. 比如在3m处以看清0.1时,则视力为0.06。 如果1m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嘱受检者背光而坐,检查者伸手指让被检者辨认手指数目,记录其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如数指/30cm。如果在眼前5cm处仍不能辨认指数,则检查者在受试前摆手,记录能辨认手动的最远距离,如手动/30cm或HM/30cm。对只能辨认指数或手动的受检者,应在暗室中进一步检查光感(light perception,LP)及光定位。 检查光感时,将患者一眼完全遮盖,检查者一手持烛光放在被检眼前5m处开始检查。若受检者不能看见烛光,则将烛光向受检者移近,直至受检者能辨认为止。记录受检者能看见烛光的最远距离。检查光定位时将烛光置于受检者前1m处,嘱受检者向正前方注视,不要转动眼球和头部,分别将烛光置于左上、左中、左下、正上、正中、正下、右上、右中、右下,同时询问受检者是否能看见烛光。如应答正确记录为“+”,应答错误记录为“-”。如受检者全无光感,记录为“无光感”。 检查近视力时,正常人在正常光线下距离30cm能看清楚第10行为1.0。 患者背光与检查者相对而坐,距离0.5m(约为一臂距离)。遮盖患者左眼,嘱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同时检查者闭合右眼,在患者和检查者间等距离处伸出一手指,由周边向中心移动,探测视野范围,直至完成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共八个方向为止,并与检查者之正常视野互相对比,可得出初步视野。 视觉径路在脑内经过的路线是前后贯穿全脑的,所以视觉径路的不同部位损害,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及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图2-24)。一般在视交叉以前的病变可引起单侧或双侧视神经麻痹,视交叉受损多引起双颞侧偏盲,视束病变多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偏盲(同向性偏盲)。 1. 视神经损害 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常由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视神经病变的视力障碍重于视网膜病变。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可出现突然失明;视神经乳头炎或球后视神经炎可引起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中心暗点),视力障碍由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可引起不规则的视野缺损,最终产生视神经萎缩及全盲;癔病和视觉疲劳可引起重度周边视野缺损称管状视野(图2-24a)。 2. 视交叉损害 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图2-24b),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部;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图2-24c),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 3. 视束损害 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时(图2-24d)。 4. 视辐射损害 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图2-24e),见于病变累及内囊后肢时。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象限盲,如视辐射下部损害,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图2-24f),见于颞叶后部肿瘤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