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感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 刘铁芳 [摘 要] 安全感是个体在世的基础性状态,也是关涉个体成长的基础性素质。充 分的安全感实现在人与人的爱的联系中。亲子之爱对个体早期安全感的满足有着不可或 缺的基础性意义,父母亲的爱与陪伴是个体获得安全感的基本素质。安全感作为当下教 育活动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地促成个体在教育情境中的投入,友爱与正义的结合构成学校 教育之个体安全感促进的基础素质。伴随个体发展,安全感的获得逐渐地变成一种主动 的生命成长,个体对安全感的获得与满足逐步转向一种努力寻求自我突破、以期更高境界 的生命实践。安全感的实现最终走向人的自我教化。 [关键词] 安全感;亲子之爱;学校教育;自我成长 [作者简介]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沙 410006 ) 先是寻求自我保存,安全感成为个体在世的 一、安全感作为个体发展的基础与目标: 基础性状态。个体从寻求安全感出发,逐步 安全感的内涵与意义 建立与世界的爱与理智的联系,开启个体精 神世界。如果说吸吮是人的物质生活起点, 婴儿从母亲子宫中降生于世,首先遭遇 安全感可谓人之精神生活起点。换言之,个 的就是安全感的匮乏,寻求安全感成为初生 体精神发展从安全感的寻求与满足开始。 个体除了吸吮母乳之外最重要的本能。“假如 如果说个体降生于世的安全感诉求方式 幼儿突然受到干扰,或者跌倒,或者受到高声 是本能性的、被动的,那么,伴随个体意识发 喧闹、闪电或者其他异常的感官刺激的惊吓, 生,个体也开始主动地寻求自我存在安全感, 或者受到粗鲁的对待,或者在母亲怀中失去 其初始的路径就是寻求依赖。“随着孩子的成 支持,或者感到供氧不足,等等,他们会全力 长,完备的知识,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以及运动 [1] 以赴地做出反应,仿佛遭遇了危险。” 各种 神经的发展,使这些危险变得越来越不可怕, 惊吓、干扰带来的不安全感直接导致个体本 并且越来越容易控制。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 能上的自我保护与由此而来的个体身心的紧 目的就是通过知识来使危险的事物化险为 张与抑制。由此而来,寻求庇护以获得安全 [2] 夷。” 伴随个体教育程度的提升与知识的 感,就成了婴幼儿成长的基本内涵。事物的 增长,个体自立能力提升,部分危险的事物化 开端总是包含着事物发展最重要而基础性的 险为夷,但与此同时,个体也将意识到其他原 素质,安全感如同基本生理需求一样构成个 来意识不到的社会性的危险事物。这意味 体人生的基础性素质。人活在世界之中,首 着,寻求安全感乃是个体存在的基础性状态, — 50 — 或者说安全感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 社会的基本态度,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体 的表现形式,但安全感的满足始终是个体发 周遭是否安全的客观需要,更是一种事关个 展过程中的基础性状态。“我们社会中的普通 体置身世界之中的基础性的身心状态。个体 儿童以及成年人一般更喜欢一个安全、可以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走向他人他物的过 预料、有组织、有秩序、有法律的世界。这个 程,安全感的获得意味着个体免于身心的紧 世界是他可以依赖的。在这个世界中,出人 张,由此而呈现为个体向着周遭人与事物的 意料、无法应付、混乱不堪的事情或者其他有 开放性。具有安全感的个体由于能更充分地 危险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而且在这个世界 保持自我向着周遭人和事物的开放性,因而 里,无论遇到了什么情况都会有强大的父母 理解和接纳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也更容易 [3] 或者保护人使他免遭受难。”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