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从代谢综合征看控制血糖的重要性.ppt

课件:从代谢综合征看控制血糖的重要性.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从代谢综合征看控制血糖的重要性.ppt

* 诺和龙不影响糖尿病组的血糖浓度。诺和龙对照组4周后血糖下降,但8周后,血糖浓度与对照组相似。 * 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结: 肝脏 糖尿病对照组的GSH-Px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诺和龙治疗后,糖尿病组的GSH-Px活性显著增加,8周后GSH-Px活性恢复正常 肾脏 糖尿病对照组的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似 诺和龙治疗8周后,糖尿病组的GSH-Px活性也显著增高 * 谷胱苷肽还原酶(GSSG-R)活性总结: 肝脏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GSSG-R活性4周后显著下降 (诺和龙不影响糖尿病肝脏的这个指标)。 诺和龙治疗后,糖尿病组的GSH-Px活性显著增加,8周后GSH-Px活性恢复正常 肾脏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GSSG-R活性显著降低 诺和龙治疗4周和8周后,糖尿病组的GSSG-R活性显著增加,比健康对照组的水平还要高 * 谷胱苷肽(GSH)活性总结: 肝脏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GSH含量显著下降 4周治疗后,诺和龙增加糖尿病组织的GSH水平 肾脏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GSH含量均显著下降 4周和8周诺和龙治疗后,糖尿病组的GSH水平均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组 * 碳酰蛋白类(PCG)水平总结: 肝脏 糖尿病组的P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诺和龙治疗后,糖尿病组的PCG水平无显著改变 肾脏 糖尿病组的PC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在糖尿病兔,在治疗8周后诺和龙显著减低PCG水平 * * 本实验比较了诺和龙?与格列本脲对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诺和龙?治疗,与格列本脲相比,在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的同时,可以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退,而格列本脲无此作用。 因此可以推论:使用诺和龙?良好的控制餐后血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有益。 * * 本研究比较了诺和龙与第三代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对于餐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 * 经试验证实,诺和龙具有的抗氧化效应,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 * *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国际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全球统一的新定义。这个定义与以往定义的最大不同,就是把中心性肥胖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控因子.近年研究发现,PAI-1的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核心特征,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密切相关,甚至可能影响内脏脂肪的蓄积.因此,对PAI-1的直接抑制不仅为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提供新的治疗策略,也对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等有益. * * 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根据体内脂肪分布不同有所差异 *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胰岛素抵抗的产生过程,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中心型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与高血糖/糖耐量异常、脂质紊乱和高血压密切相关。 其他与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微量蛋白尿、凝血酶原激活剂的抑制剂(PAI-1; 纤维蛋白溶解的抑制剂水平增加),C反应蛋白(炎性因子)水平增加相关。 综合在一起,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组成代谢综合征,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McFarlane S,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 86:713–718. * * NHANES人群研究中,50岁以上人群心血管疾病在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患者中的比例 在 NHANES研究中,年龄≧ 50 的患者中, 大约 85% 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代谢综合征. 而剩下的15%没有代谢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肥胖, 这样,没有代谢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来说甘油三酯水平比较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血压130/85 mm Hg,不需要口服降压药。 The most interesting feature in this analysis is the prevalence of CHD in subjec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but without diabetes. In contrast to the previous work by Lakka et al., these subjects had a modestly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bout 50–60% higher than subjects without 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Th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