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经方与睡眠障碍
經典經方與睡眠障礙
蘇 晶
(醫學博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 ,去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睡出健康來」。因此,提高睡眠質量、防治失眠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也是二十一世紀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睡眠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活動之一,對於維持機體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中醫經典對睡眠的探析與論述有悠久歷史,且富有特色,特分述以饗同道。
1 內經論析睡眠的 「三大學說」
1.1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認為,睡眠和覺醒的生理活動,是人體的陰陽在與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相互協調和適應中產生的,是人類長期進化的結果。《素問?金匱真言論》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 天地陰陽的盛衰消長,使一天有晝夜晨昏的節律變化,人與自然相應,故人體的陽氣亦隨之有消長出入的日節律運動。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即《靈樞?口問》所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這種陰陽盛衰主導睡眠和覺醒的機制,是由人體陽氣的出入運動決定的。
1.2衛氣運行學說
衛氣運行學說認為:由於衛氣的晝夜運行規律,使人體出現了寤與寐的不同生理活動。《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行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起即醒寤,止即臥寐。衛氣晝行於陽,人體陽氣盛於外,溫煦周身,衛外而為固,人寤而活動;夜間衛氣行於陰經及五臟,人臥寐休息。衛氣並通過陰陽蹺脈,來主司目的開合。
1.3神主學說
睡眠和覺醒由「神」的活動來主宰。中醫的 「神」,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的表現,又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神」分為神、魂、魄、意、志五種,分藏於五臟,主宰於心。《靈樞?邪客》所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神的活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隨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而變化。晝屬陽,陽主動,故神營運於外,人寤而活動;夜屬陰,陰主靜,神歸其舍,內藏於五臟,人臥寐而休息。
2 《傷寒論》對睡眠的論述
《傷寒論》中稱失眠為「不得臥」、「不得眠」,多因外感、失治、誤治所致,包括晝日煩躁不得眠;虛煩不得眠;胃中乾燥,煩躁不得眠;心中煩,不得臥;煩躁不得臥寐,下利厥逆;心煩不得眠,下利,咳而嘔渴等幾種情況。其病機涉及陽虛陰盛、熱擾胸膈、胃津虧損、心腎不交、陰極陽脫、虛火上炎,水熱互結等幾個方面,因此臨床的治療和方藥也不盡相同。
2.1陽虛陰盛
◆ 第61條:「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証,脈微沉,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此為太陽病下後複汗,陽氣大傷,陰寒內盛,虛陽外擾,故見晝日煩躁不得眠。
◆ 此類失眠當屬陽虛失眠,出現白天心煩,躁動不安,不能正常入睡,而夜間則趨於安靜,治療時當用溫陽之法。方中乾薑溫脾陽,附子溫腎陽,一次頓服,藥力集中,急復其陽,收效更捷。
2.2熱擾胸膈
◆ 第76條:「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農,梔子豉湯主之。」
◆ 本條所言的「不得眠」,是經攻邪三法後,表裏實邪已去,唯餘熱未盡,留擾於胸膈,心神為餘熱所擾而致。
◆ 本証與一般的火熱証如肝火、心火、肺熱等不同,為火鬱不伸,其輕者,心中鬱悶煩熱,不得眠;重者,心中煩鬱至甚,反覆顛倒,不可名狀。
◆ 因此治療時宜「火鬱發之」,方用梔子豉湯清宣鬱熱。方中梔子清透鬱熱,可通瀉三焦鬱熱,導火下行;豆豉清輕上行,清表宣熱。鬱熱得宣得散,心神自寧,失眠自除。
2.3津虧有熱
◆ 第71條:「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 此為太陽病發汗過多而引起的一種變証。表証本當用汗法,但應適度,若汗出過多,「如水流漓」,表証雖解,卻損傷了津液,導致胃中津液不足,陽明燥熱,上擾心神,故不得眠,即《素問》「胃不和則臥不安。」
◆ 對於本証,仲景雖未提出方藥治療,但指出渴欲飲水,為飲水自救之故。所以,少少與飲之,令其胃氣調和;也可與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治之。
◆ 胃津複,心神得養,諸証自除。
2.4心腎不交
◆ 第303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邪入少陰,熱化傷陰,腎水不能上濟於心,致心火亢盛,心腎不交,則不能安寐。
◆ 黃連阿膠湯為治療心腎不交的始祖方,方中黃連、黃芩清心火;芍藥、阿膠、鷄子黃滋陰血,心腎得交,水火既濟,則心中煩、不得臥自愈。
2.5陰極陽脫
◆ 第300條:「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