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景、情、理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3、 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4、?掌握苏轼词的特点、地位及代表的豪放词派 教学难重点: 1、?理清本文的情感线索。 2、?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一节 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苏轼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现在已逐渐淡化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分发。 如果没有苏轼,宋代文学将会平淡得多。 一、苏轼的生平与个性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 “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后苏轼虽经营救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精神上也因这一场卑鄙的文字狱受到沉重打击,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苏轼的人格精神可从两方面归纳: 他既严正又平和,既坚持了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士大夫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人格理想,把两者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那一类在士大夫心灵上历来相互纠结缠绕的矛盾,并在其文学作品中加以充分的表现。 苏轼为后来在类似社会条件下生存的文人提供了一种典范,因而获得他们普遍的尊敬。 二、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在散文写作上,最重视的一点是“以意为主”。其写作手法比前人更自由,常打破各种文体习惯上的界限,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起来,以胸中的感受、联想为主,信笔写去,文章结构似乎松散,但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 在语言风格方面,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第二节 作品欣赏 一、写作背景 《前赤壁赋》是一篇诗情与哲理融合的优秀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元丰二年(1079)时,谏官李定、舒亶等人弹劾苏轼写诗文反对新法,苏轼因而被捕人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被赦出狱以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到监管而不得签书公事。政治上遭受这种严重打击,苏试的内心自然是十分苦闷的;但他并不消极,而是放情山水,随缘自适,接受佛老思想的影响,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在十分苦闷而又努力寻求排解的思想情绪的支配下,苏轼于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内容赏析 在赏析中带着5个问题去思考: 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2、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3、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 4、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5、苏轼是如何得到了永恒的? 《前赤壁赋》是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诗。 全文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从篇首至“羽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电子政务原理与实务.ppt
- 003第三章修饰工具讲解与应用.ppt
- 03章 网络广告模式案例分析.ppt
- 6完全竞争市场1011.ppt
- 08高考专项复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ppt
- 8第八章 项目资源获取.ppt
- 22一次函数和它图像2.ppt
- 31 能源资源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doc
- 32用频率估计概率.ppt
- 32走向高考数学章节.ppt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
- Unit6SunshineforallStudyskills课件-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pptx
- Unit3After-schoolactivitiesLesson2Avisittoafarm课件冀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Unit2BesportybehealthyReading课件-牛津译林版(2020)高中英语.pptx
- Unit2Differentfamilies第三课时(课件)-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pptx
-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pptx
-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件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2.pptx
- 工程变更管理细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