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19张)(全国).pptVIP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19张)(全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19张)(全国)

文言虚词“之”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之、乎、者、也、 因、为、所、以、 何、则、而、与、焉、 于、其、乃、且、若。 考点要求 文言虚词“之”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通过复习,能归纳、理解并熟记虚词“之”的常见用法; 2.能熟练运用“之”的用法去解答相关的语句。 考点要求 试归纳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5. 之二虫又何知? 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归纳1:代词 1.人称代词,指代人,他/他们;我 2.代词,指代物,它/它们; 3.指示代词, 表近指,这(件事)/这些。 他 他们 我 它们 这 这件事 探讨:同样作代词,“之”能用“其”来代替吗? 1.愿大王稍假借之(其) ,使毕使于前。 2.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 3.不知将军宽之(其)至此也! 4.收天下之兵,聚之(其)咸阳。 5. 之(其)二虫又何知? 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其) 。 思考:作代词时,“之”和“其”分别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 1.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结论:“之”一般充当宾语;“其”充当定语或主语。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宾语 宾语 主语 定语 试归纳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归纳2:结构助词 1.定中之间,相当于“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的 的 不译 不译 不译 探讨:同样作结构助词,如何区分“主谓”和“定中”这两种用法?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结论:谓语多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定语后面的中心语多由名词充当。 【提示】根据谓语和中心语的词性判断。 不译 不译 的 的 尝试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与例句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A.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主谓 主谓 主谓 代词 主谓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 何厌之有?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归纳3:结构助词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2.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 宾前 宾前 宾前 定后 定后 定后 试归纳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尝试练习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宋何罪之有?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属予作文以记之。 的 的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代词 1.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顷之,持一象笏至。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归纳4:特殊用法 1.结构助词,多用于时间词后,凑足音节,无义; 2.动词,“去,往”。 去,往 去,往 去,往 凑音节 凑音节 去,往 试归纳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尝试练习 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B.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 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 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坐定,高丽使问曰:“君何之?” 主谓 的 代词,他们 代词,它 到 1.代词,指代人,他/他们; 2.代词,指代物,它/它们; 3.指示代词, 表近指,这(件事)/这些; 4.结构助词,定中之间,“的”; 5.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6.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7.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 8.结构助词,多用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无义; 9.动词,“去,往”。 常考 文言句式 充当宾语 特殊 知识汇总 综合练习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