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总说资料汇编.ppt
番禹的余荫山房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具有许多不同的个性。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风格特征。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山、水、植物是其构成要素。但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概括、精练、典型化的自然。例子:颐和园(以西湖为蓝本)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筑山: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和石山三种情况。 土山:多见于大型人工山水园,利用挖池的土方堆筑。取材、施工较容易、便于种植花木,但山体形象较缺乏写意性和表现力。 石山:全部用天然石块堆筑而成,石块之间用泥灰填充胶接,辅以铁件坚固。 叠山(江南:掇山;岭南:塑山):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假山的技艺。塑山:用小块英石和大量泥灰。 具有完整的山形,突出山体的岩性特征,一般作为园林或景区的主景;以其较小的体量作为园林空间的障隔或厅堂的对景,类似影壁的作用:叠石 置石:选择一整块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人们视线集中的地方)作为观赏对象。 园林里面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即得之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 (2)理水:最活跃的因素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也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小的水面曲折有致,利用山石点缀岸矶; 大的水面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尽量仿写天然水景的全貌。 山嵌水抱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在创造园林地貌骨架的同时,表现了山、水的紧密关系,呈现山嵌水抱的态势,比大自然更典型,其所给予人们的那种山水和谐之美,当然就高于自然界了。 (3)植物配置:园林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调,因为树木最能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丰富繁茂的生态。 另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岁寒三友:松、竹、梅。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无论多寡,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和互相补充,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揉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把建筑美与自然美融揉起来,根本上源于造园的人文背景的影响(儒、道、释的意识形态、寄情山水、天人合一、崇尚隐逸等),传统的木框架结构所具有的特性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个体建筑的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与自然山水、花木嵌合密切。 中国古代的造园匠师们为了进一步把建筑协调融合于自然环境中,还发展创造了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和细节处理,如亭、廊、舫、船厅等。 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 3、诗画的情趣 古代,文人画家常常作为造园的主体,即园林的艺术创作大部分由文人画家完成,势必带入园林诗画之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中。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表现诗一般的严谨和精炼。 画意:“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如颐和园(金碧山水画)、苏州园林(水墨渲染画) 图 日本园林:枯山水源于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扬州文人茅元仪看到郑元勋“影园”觉得自己藏画虽多,但不及园之人画者,因而在《影园记》中写道:“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图 特点: ⑴公共园林: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内向型---外向型: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造园目的:不仅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陶冶,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⑷造园者: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4、生态园林阶段-信息/现代文明、尤其二战后 背景: 生态学的应用,理性适应、亲和关系 特点: ⑴出现“园林城市”: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园林包含城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25页).pdf VIP
- 社会服务项目运作实务(第二版) 课件全套 第1--7章 社会服务项目概述---社会服务优秀案例和项目.pptx
- 家政服务培训家庭烹饪.pptx VIP
- 2025年《信访工作条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pdf VIP
- TCHSA-010-2023-恒牙拔除术临床操作规范.pdf VIP
- 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学历案.pdf VIP
- 船舶概论 第三章船舶静力学课件.ppt VIP
- 安捷伦7890B-5977B气相色谱质谱仪操作规程20180802.docx VIP
- 《水浒传》名著阅读资料.docx VIP
- 《农业废弃物利用》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