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7卷 第 2期 土 壤 学 报 Vo1.47.NO.2
2010年 3月 ACTA PEDOLOGICA SINICA Mar..2010
光散射技术在土壤胶体颗粒相互作用
研究中的应用术
贾明云 朱华铃 李 航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 院,重庆 400715)
摘 要 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目前对土壤中粒径为0.001~1 m的 “超微粒子 ”之间相互作用的微观
效应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散射角和悬液颗粒密度两个方面讨论 了光散射技术在土壤胶体研究 中
的应用条件 ,探讨 了土壤胶体颗粒凝聚动力学机制及形成 的聚合体结构特征 。结果表 明:(1)对于本实验所用
黄壤悬液 ,应用光散射准确测定 的散射角范 围为90。~135。,初始颗粒密度范 围为 1.90×10~~0.119gL~。
(2)在 自相关曲线平滑地衰减至基线且散射光强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可 以用光散射技术准确测定土壤胶体颗
粒凝聚过程中有效直径 、最可 几粒径及 粒径 分布的变 化 ,反映凝 聚动力 学规律 。(3)在 298K、90mmolL
KNO体系中用动态光散射测得黄壤胶体颗粒凝聚动力学为扩散控制 团簇 聚集机制 ,用静态光散射测得形成
的聚合体分形维数为 1.56±0.02。
关键词 多分散性土壤胶体 ;光散射 ;动力学 ;分形维数
中图分类号 S153.3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 的研究 已经表 明,土壤 中粒径在 0.001~ 和分子 (10 m)尺度研究土壤过程发生 的微观机
lIxm 的 “超微粒子”是土壤具有肥力和生态功能的 制的方法。然而 ,尺度在 10一 ~10 m之间的纳米
物质基础。土壤 中的 “超微粒子”不仅包括土壤矿 或胶体颗粒 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并未引起足够 的
物质 ,而且包括土壤 中的腐殖质 、蛋 白质 、酶和微生 重视。但是毫无疑问,开展这一尺度的相互作用 的
物 (至少在一个方 向上 ) ~。这些超微粒子通常被 机制研究 ,对于解释土壤微观过程和宏观效应之 间
称为土壤中的无机 、有机和微生物胶体 。土壤 中各 的联系可能是十分关键的。
种有机 、无机和微生物胶体 的相互作 用深刻地影响 尺度在 l0 ~10~m之 间的任何物质均将表
到土壤 中绝大 多数微观 过程 和宏 观现象 的发生 。 现出特殊的界面性质 ,探索并开发这些特殊性 质正
比如,土壤中 “有机 /无机 /微生物”相互作用可能控 是今天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研究的核心。然而 ,如
制 了土壤有机离子、无机离子、有机胶体颗粒 (腐殖 果从物质 “尺度效应”的角度来研究土壤 “有机 /无
质、蛋 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等)、无机胶体颗粒等物 机 /微生物”相互作用 ,已经被广泛接受 的经典土壤
质传输的微观过程,而这些微观过程与疾病传播 、 学理论 的许 多知识 将面 临挑 战。比如 ,从 物质 的
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宏观现象密切相 “尺度效应”来看 ,土壤学中关 于 “有机 /无机/微生
关 。J。又 比如,土壤 中各种胶 体颗粒 的相互作 用 物”复合体的形成机制的解释可能是错误 的。对于
的速度 和方式 ,可能控 制 了团粒结 构 的形 成与 稳 尺度在 l0 ~10 m之间的土壤有机、无机和微生
定 ,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土壤肥力 的高低 、 物胶体之间,不可能仅仅依赖于分子力和高价离子
土壤抗侵蚀 能力 的强弱和有害物质 的传播速率等 的 “桥键 ”作用 而结合在一起。对 于该尺度范 围内
宏观效应 。经典 的土壤学研究方法可 以解决宏 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