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控轧控冷课件 1.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控轧控冷技术 概 述 国外厚板控轧设备发展情况 - 淘汰第一代中板轧机,建设强力型轧机+板凸度控制功能 * 德国迪林根:10000kW×2,10000吨 *瑞典SSAB:4000mm,10000kW×2,10000吨 - 特点各异的待温冷却工艺和装置 * 侧辊道 * 中间喷淋 * 交叉轧制工艺 - 强力型矫直机 国外厚板控冷设备发展情况 - 控冷已经成为提高钢材性能的基本手段 * TMCP率:住友鹿岛:52%,曼海姆:80% - 很多公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 * 新日铁的CLC技术 * 川崎制铁的MACS技术 * 住友金属的DAC技术 * 欧洲:MACOS(曼海姆), ISC(蒂森), ADCO(法国) - DQ的研究和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现代中厚板轧机外观 中厚板轧机侧视 轧制中的中厚板轧机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发展 控制轧制的雏形(20世纪20年代)— 为了提高钢的屈服强度 高比例极限钢(英国海军):高锰系 正火处理→低温轧制 造船板的低温控制轧制(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 提高韧性 控制轧制技术在欧美的普及(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管线钢 控制轧制机理的研究-BISRA Nb微合金化技术的应用 管线钢的高性能化和采用控制轧制的生产 控制轧制技术在日本的普及 1969年(TAPS订货)X65管线钢 控制轧制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普及(1975-1985) 轧后控制冷却技术(20世纪7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 1980年,日本NKK福山制铁所的厚板厂的OLAC(在线加速冷却)系统 1985年,美国匹兹堡召开“钢的快速冷却” 至1992年,几乎所有的主要中厚板厂都装备了控制冷却设备 控制冷却机理的研究 —强力型轧机 -济钢3500mm,7000吨,7000kW×2 -首钢3500mm,7000吨,7000kW×2 -鞍钢4300mm, 8000吨,6000kW×2 -宝钢5000mm,10000吨,10000 kW×2 —强力型矫直机 -鞍钢3000mm -首钢2100吨 对控轧控冷的重要作用已有认识 很多厂家利用国内力量装备控轧控冷设备(强力轧机+ACC) -鞍钢,首钢,济钢,南钢,舞阳,新余…… 一些厂家在观望, 有矛盾心情: - 引进国外技术, 价格昂贵, 难以承受 - 使用国内技术, 担心可靠性, 承担责任…… “ 狭路相逢勇者胜”, 敢于抓住机遇, 迈出第一步者, 将在产品竞争中走在前面 国内中厚板控轧控冷研究状况: - 中厚板轧制及冷却过程温度场的FEM模拟 - 中厚板组织性能演变与控制的模拟研究 - 组织性能预报数学模型与软件开发 - 中厚板新钢种的开发(高强钢、耐火钢、桥梁钢...) - 轧制与冷却实验设备开发(鞍钢、酒泉、宝钢) - 控冷设备开发研制(RAL + 营口流体设备集团) * 水幕装置,管层流装置( 直管式, U型管式,气雾式) * 快速响应阀(气动薄膜阀) * 水处理系统 (大流量反冲洗过滤器) 控轧控冷的基本原理 控轧控冷工艺图示 组织、成分、性能、TMCP条件的关系 控轧控冷的组织变化 —加热温度(碳氮化物溶解,晶粒长大) —粗轧变形制度:粗轧压下量(变形深入,RCR) —精轧阶段轧制温度控制 进入未再结晶区 合理的精轧温度 待温制度的确定 —精轧阶段轧制变形控制 未再结晶区总变形量 精轧道次压下量 三种控制轧制的策略、参数和机理 变形带与其上的析出 珠光体的不同形核地点 奥氏体晶粒尺寸与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关系 三种控制轧制的策略、参数和机理 再结晶区控轧: 微合金钢?950℃,普碳钢基本在再结晶区轧制 总变形量?60% 机 理: 变形区内有动态恢复和动态再结晶 道次间歇期间完成再结晶 反复轧制-再结晶使晶粒变细 低温再结晶区晶粒细化明显。 三种控制轧制的策略、参数和机理 未再结晶区控轧: 空冷或喷淋控制轧制温度到奥氏体未再结晶区 温度范围通常为Ar3~900(950)℃ 总变形量大于一定数值(70%) 道次变形量大于一定的数值 机 理: 变形奥氏体晶粒被拉长 形成大量变形带、孪晶和位错 增加形核点,相变后细化晶粒 未再结晶区变形量与奥氏体晶界面积和变形带密度的关系 铁素体晶粒尺寸与奥氏体界面面积的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