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 药 总 论 介绍几个相关概念: 1.中药: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各种动物疾病的天然药物,药书有记载。如:人参,黄芪等。 2.草药: 民间医生或劳动人民就地采集,用来预防疾病的原生药。它有一定的地域性,一般不作为商品在全国各地销售。现在所说的草药有的在古代本草书中已有记载,有的流传于民间。如,夏枯草,蜀羊泉等。 第一章 中 药 总 论 3.中草药: ①中药与草药的总称(Chinese Herbal Medicine),按其来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乌骨)和矿物药(自然铜、朱砂)等,以植物药具多。 ②与中药含义相同。 第一章 中 药 总 论 第一节 中药的采集、加工与贮藏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第四节 配伍禁忌 第五节 中药煎煮法 第一节 采集、加工及贮藏 本节自学为主 有关采集: ①了解中草药的生长特性。 ②掌握各种中草药的采集季节和方法: “三月茵陈五月蒿,六月拔来当柴烧” 第 二 节 炮 制 一、概念 二、目的 三、方法 一、炮制的概念 生药在入药前要据药性的不同和临床用药要求所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方法的总称。 二、炮 制 的 目 的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确保准确的药量和药效。如,去泥,刮皮等。杏仁去皮,蝉蜕去头翅等。 2.清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①乌头生用有剧毒,用甘草,黑豆与之共煮后可去毒 ②续随子是一种剧烈的泻药,必须去油取霜用 ③常山是一种很好的驱虫药,但有吐的副作用,洒沙后可去其副作用。 二、炮 制 的 目 的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 二、炮 制 的 目 的 4.增强药物疗效: 元胡(即延胡索,可活血止痛) 醋元胡,止痛作用增强。 5. 便于制剂和贮藏: 6.可引药归经: 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入脾经,姜制入肺经等。 7.矫味、除臭: 酒制胎盘,麸炒椿根皮等。 三、炮 制 的 方 法 分为五大类: (一)修制: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合制: (五)其他制法: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定义 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与疗效有关的性味功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 一、四气五味 (一)四气: 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一般认为能够治疗热证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能够治疗寒证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或温性。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一、四气五味 平性 除寒热温凉外,还有一类平性药,eg甘草,性质比较平和,但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微寒或微温性,仍未超出四气的范围,所以仍称四气不是五气。 一、四气五味 (二)五味: 即酸、苦、甘、辛、咸 1.酸味: 能收能涩,主治脾气下陷的所致的虚汗、久泻、脱肛,eg乌梅、石榴皮 一、四气五味 2.苦味: 能泄、能燥、能坚 (1)能泄:能泄分以下三种: ①通泄(通腑泄热):如大黄,可治实热 ②降泄(降泄肺气):苦杏仁,治肺气上逆而咳喘。 ③清泄(清热泻火):eg 桅子治三焦火热。 一、四气五味 (2)能燥:主治脾胃的湿证 ①苦温燥湿:主治寒湿证,eg苍术。 ②苦寒燥湿:主治湿热,eg黄连。 (3)能坚: 泻火坚阴,主对肾虚火旺,可固肾精平肾火。eg知母,黄柏。 一、四气五味 3.甘味: 补药,能缓(缓急止痛),能补(补益作用)。eg.黄芪,参类 4.辛味: 含挥发油,能散(发散解表)、能行(行气活血)。eg防风,桂枝。 5.咸味: 能软(软坚散结)、能下(泻下、下行),治疗便秘,痰核、瘰疠,痞块。 一、四气五味 6.淡味和涩味: (1)淡味:渗湿利尿,如茯苓,通草。归于甘味 (2) 涩味:收敛止汗,固精止泻。eg诃子、 山茱萸。归于酸味。 一、四气五味 五味的阴阳所属: 一、四气五味 (三)四气五味的关系: 1.性同味不同,功能不同。 黄连:苦寒,治湿热 生地:甘寒,治血热 2.味同性不同,功能不同。 麻黄:辛温,散风寒 薄荷:辛凉,散风热 3.性味相同,功效相近。 辛温药均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二、升降浮沉 1.概念: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升即上升;降即下降;浮即发散;沉即泄利。它是与病证表现相对而言的。 病势向上向外者用沉降药;病势向下向内,用升浮药;病位在浅表者用升浮药;病位在厚里者用沉降药。(这又叫正治法)。 二、升降浮沉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1).性味: 性温热,味辛、甘、淡者多为升浮药;性寒凉,味酸、苦、咸者多属沉降药。 2).质地: 质地轻的花叶多为升浮药,eg薄荷、菊花、双花、红花等,但旋覆花却为沉降药,故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