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的中立政策及其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很多美国人都觉得美国以外特别是欧洲的是是非非太多不愿置身其中而被卷入战争应该着重搞好国内经济增加就业年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第一个中立法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将此事宣布嗣后凡美国或其属地的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同时禁止美国船舶运载军用品至交战国美国公民也不能搭乘交战国船只旅行但是该法并不禁止其他物资包括战略物资出口该法出台不久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罗斯
美国的中立政策及其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很多美国人都觉得美国以外特别是欧洲的是是非非太多,不愿置身其中而被卷入战争,应该着重搞好国内经济,增加就业。1935年8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第一个中立法,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将此事宣布,嗣后凡美国或其属地的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同时,禁止美国船舶运载军用品至交战国,美国公民也不能搭乘交战国船只旅行。但是,该法并不禁止其他物资包括战略物资出口。该法出台不久,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罗斯福总统援引中立法。1936年2月,第一个中立法期满,美国国会通过第二个中立法,将第一个中立法的有效期延长至1937年5月,并补充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的条款。1937年4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三个中立法,除前两个中立法规定的内容以外,又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该法授权总统可以判定战争状态是否存在,一旦确定处于战争状态,就可以禁止武器和任何货物输往交战国。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认为德国的行为对美国有巨大威胁,力争修改中立法。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要用现金购买,而且要自己运输。由于当时英法的海上力量和和海运能力远远超过德国,实际上是允许向英法出售武器和物资,支持英法抵抗德国;但是,在东方,中国的海军和海运都远不如日本,而且,中国的港口基本上已被日军占领,无法去美国运回购买的军用物资,这样,实际上对日本有利。法国沦亡以后,英国岌岌可危,为了帮助英国抵抗德国,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总统提出的《租借法案》,允许美国可以以租借或贷款的方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和各种方便。从此,中立法名存实亡。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法正式废除,中立政策结束。
?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各地肆意的侵略,美国政府推行了一种表面上看起来不偏不倚的中立主义政策。这种政策同英法的绥靖政策如出一辙,实际是鼓励和支持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助长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的进程。那么自诩为“和平主义者”、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代表”的美国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姑息养奸、纵容侵略的中立主义政策呢?
首先 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是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影响。美国地理位置特殊,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不为欧洲人打仗、“坐视狂热的、堕落的欧洲人自相残杀”的观念在普通老百姓中根深蒂固。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证实:是罗斯福总统一手“导演”了珍珠港事件这场悲剧。总统事先已知道日本舰队的动向,却故意让日本人进攻夏威夷基地的阴谋得逞,目的只是换取美国大多数公众对美国参战的理解和支持。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就曾说过:“没有珍珠港事件,我们——包括罗斯福总统——决不可能把我国推进战争中。去。”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观念的顽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美国此时奉行中立主义政策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20世纪3O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把美国从“柯立芝繁荣”的发展高峰一下子抛到了谷底:国内工业生产下降46.2%,进出口总额下降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以美国损失最大。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人民不满情绪高涨,许多美国人要求政府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国内事务,以迅速改善经济状况,扭转经济颓势。此时绝大多数美国人只关心一项外交政策:即如何向昔日的欧洲盟国收回战争贷款。至于谁充当了强盗角色,谁是无辜受害者,对不起,美国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此外,美国和主要法西斯国家德国经济联系密切。“一战”后,大量的美国资本涌入德国,仅1924--1931年间,美国就向德国提供了约22.5亿美元的贷款;美国的洛克菲勒财团、福特财团还为德国生产汽车、摩托车、发动机以及其他产品。德国的疯狂扩军使一些美国大财团大发横财。中立主义的旗号可以给美国与法西斯国家之间维持密切的经济关系进行肮脏交易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第三,欧美国家“一战”后流行的“和平主义”思潮、高涨的畏战、反战情绪是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的又一重要原因。现代战争的空前残酷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暴露无遗:交战国军民大量伤亡、社会财富的巨大消耗都严重影响交战国人民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因此“一战”后无论英法还是美国都出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它模糊了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的界限,不加区分地反对一切战争。美国统治者受到这一思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