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内除了中子及带正电的质子外还.DOCVIP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内除了中子及带正电的质子外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粒子的世界告李涵茹林苡均摘要原子展程元素符及期表原子的知道耳吞提出分子佛加厥定律得列夫利用原子量排列期表木生利用射子密立根油滴出子量拉塞福以粒子散射提出核原子模型拉塞福以粒子撞氮原子而子查克以粒子撞原子而中子道耳吞原子的容一切物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所成些粒子作原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其性量皆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彼此不同化合物是由原子合而成相同化合物中原子的及目相同且不改化反是原子的重新合原子的及目在化反程中不改近代原子道耳吞原子的修正原子可再分割更小的粒子如子子中子等在化反中原子不但在核反中原子原子同位素原

3-1 粒子的世界 報告:李涵茹 林苡均 【摘要】 原子論發展過程 元素符號及週期表 原子的結構 【預備知識】 1802~1803 道耳吞 提出「分子說」、「亞佛加厥定律」 1871 門得列夫 利用「原子量」排列 HYPERLINK .tw/tea032/word/table.ppt 「週期表」 1897 湯木生 HYPERLINK .tw/tea032/word/electron.doc 利用「陰極射線」,發現「電子」 1909 密立根 HYPERLINK .tw/tea032/word/millikan.doc 「油滴實驗」測出電子帶電量 1911 拉塞福 以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 HYPERLINK .tw/tea032/word/Rutherford.doc 「核原子模型」 1919 拉塞福 以α粒子撞擊氮原子而發現「質子」 1932 查兌克 以α粒子撞擊鈹原子而發現「中子」 道耳吞原子說的內容: 一切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所組成,這些粒子稱作原子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其性質與質量皆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則彼此不同 化合物是由原子結合而成,相同化合物中原子的種類及數目相同且不會改變 化學反應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原子的種類及數目在化學反應過程中不會改變 近代原子說:(道耳吞原子說的修正) 原子可再分割為更小的粒子,如電子、質子、中子等 在化學反應中“原子不滅”,但在核反應中,原子會轉變為別種原子 同位素(原子序相同,質量數不同)的發現,相同原子具有不同的質量 週期表的特性: (1)門得列夫的週期表:依原子量排列。 (2)現在的元素週期表:依原子序排列。 (3)門得列夫的週期表失敗處在應以原子序排列,而非原子量。 (4)真正決定原子構造及其化學性質的因素是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及核外的電子數。 ? (5)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有規則性地重覆出現。 門得列夫將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發現元素的性質呈週期性的變化,並能據以預測尚未發現元素的各項性質。 現代的週期表按原子序的大小排列而成,將元素分成主族元素及過渡元素,或金屬、非金屬及類金屬等,總共有七個週期、十八族。 同族元素的性質大致相似。同一週期的元素呈規律性的變化,元素的金屬性質由左而右漸減,元素氧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由左而右漸增。 利用週期表中元素的規律性變化,可以預測同族或同週期元素的性質,對科學研究帶來莫大的便利。 近代科學家研究原子結構的過程: (1) 質子(Proton): 質子是一顆帶正電荷(+1)的粒子,質量為1.67262 X 10-24克,是電子的1836倍,符號是p。位處原子核(nucleus)內。質子在該原子核中的數目就是原子序數(atomic number,符號是Z)。 (2) 中子(Neutron): 中子是一顆不帶電荷的粒子,質量為1.67493 X 10-24克,是電子的1839倍,符號是n。位處原子核內。中子在該原子核中的數目加上質子在該原子核中的數目就是原子質量(atomic mass,符號是A)。 (3) 電子(Electron): 電子相信是最為人熟悉的帶負電荷(-1)的粒子了。它的質量是9.10939 X 10-28克,符號是e-。位處原子核外,以高速圍繞著原子核運行。 電子分為三種:s電子、p電子和d電子。它們分別分佈在不同能級(energy level)的軌道(orbital):s電子的能級較低,p電子的能級稍高於s電子,d電子的能級則較高。 【補充資料】 鍵結理論 兩不同原子交互作用形成化學鍵,大體可分為離子鍵與共價鍵兩類。當一個原子將價殼原子轉移至另一原子的價殼即產生離子鍵;失去電子的原子稱正離子(陽離子),反之則為副離子(陰離子)。離子鍵即起源於正負不同電荷離子間的吸引力。以NaCl為例,當鈉原子和氯原子化合時,鈉原子傾向失去一個價電子,正好轉移至傾向獲得一個電子的氯原子之價電子層中,從而形成鈉離子和氯離子,而兩離子皆形成穩定的電子排列。兩離子間的靜電作用力使其吸引在一起,形成氯化鈉。如此由陰離子和陽離子所形成之化合物即為離子化合物,其正負離子間的吸引力即稱離子鍵。 另外,當原子間共用電子對時,各原子間也能達成如惰性氣體的電子排列,形成化合物。以H2O而言,氧原子需要增加兩個電子、氫原子需要增加一個電子來達成氦的電子排列,於是一個氧原子可分別與兩氫原子共用一對電子達成穩定狀態。由於共用的電子對同時被兩個原子核吸引,所以兩個原子互相吸在一起,如此因共用電子對產生的結合力稱共價鍵,所形成之化合物稱共價化合物;因組成的粒子是電中性的分子,故又稱分子化合物。 3.α粒子的散射實驗 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如何安排成原子?在湯木生發現電子不久後,曾有人提出「梅子布丁」模型,但拉塞福為了驗證這個模型,用放射性元素所釋放的α射線撞擊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