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细胞代谢 4.1 能与细胞4.2 酶4.3 物质的跨膜转运4.3 细胞呼吸4.4 光合作用4.1能与细胞4.1.1 能是做功的本领定义:能是产生变化的本能或可以做功的本领。存在形式:动能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热、电、光 势能 物体由于所在位置或 本身的排列 而具有的能。4.1.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是研究所有物体能量转化规律的科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宇宙中总能量是固定不变的,能量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如:发电厂、光合作用。第二定律:能量的转变导致宇宙有序性的降低、无序性的增加。如:汽油的燃烧(75%) 4.1.3 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吸能反应:指反应产物分子中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多。 放能反应:指产物分子中的化学能少于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能。 如:燃烧、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细胞代谢:每一个活细胞吸能和放能反应的总称。 4.1.4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一个代谢反应释出的能量贮入ATP,ATP所贮能量供另一个代谢反应消耗能量时使用。下图高能磷酸键腺嘌呤腺嘌呤核苷核糖磷酸ATP 结 构ATPATP循环 通过ATP合成和分解而使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的过程称为ATP循环 是能 量 流 通 的 货 币水解生物体把能量用在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 4.2 酶酶:细胞中有促进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4.2.1 酶(enzyme)的催化特点 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它的突出优点是: 催化效率高 专一性 可调节 2 H2O22 H2O + O2催化效率高转换数(turnover number) 每分钟每个酶分子能催化多少反应物分子发生变化表示,大部分酶为1,000。例如:从牛肝提取出来的过氧化氢酶在0°C时, 其转换数高达5,000,000,而一分子Fe与5,000,000分子H2 O2 作用则需用300年的时间。专一性一种酶往往只对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起催化作用。 可调节有机体内进行着上千万种反应,这些反应之间所以能协调进行,是因为酶本身的活性可以受到调控。pH值、温度、底物及酶的浓度都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些化学物质也可选择性地抑制某个酶的活性。4.2.2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简单酶:完全由蛋白质组成。如:核糖核酸酶 胃蛋白酶 结合酶:亦称全酶,全酶=蛋白质+辅助因子。(cofactor)。(辅酶或辅基) 辅酶(coenzyme):辅助因子是有机化合物。如B族维生素就是一种羧化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携带或传递底物的电子、原子或作用基团。 辅基(prosthetic group):辅助因子是离子称为辅基。Cu2+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助因子。牛胰核糖核酸酶(RNase)返回 如:羧基肽酶以二价锌离子(Zn2+)为辅助因子 又如:过氧化氢酶以铁卟啉环为辅助因子 羧基肽酶(黄色圆球是Zn2+)返回铁卟啉辅基返回4.2.3 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1mol 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底物:酶所催化的反应中的反应物 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只有具较高能量的活化分子才能在碰撞中发生化学反应。 酶的催化机理是降低活化能返回酶是如何降低活化能的呢 ? 首先需要酶与底物分子结合,酶蛋白结构中有底物结合中心/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部位是酶分子表面起催化作用的区域,这个区域是由酶分子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这些残基上的某些基团所组成,它们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甚至位于不同的肽链上。通过肽链的缠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互相接近,并往往位于酶分子表面的裂隙或凹陷内。 酶与底物的专一结合,又是酶促反应专一性的体现。 然后,酶蛋白分子以各种方式,作用于底物分子,使底物分子活化起来。中间产物学说在酶促反应中,底物(反应物)先与酶结合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再迅速地分解为产物和酶E + S ───→ ES ───→ E + P 酶 底物 中间产物 酶 产物从电子理论的观点来看,酶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之所以能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可能是由于酶与底物多点结合后,原底物分子因受酶分子的电荷的影响或诱导(或弱键形成)引起了底物各原子的电子分布情况发生改变,使底物趋于不稳定状态,增加其反应性,结果活化能降低。诱导契合假说(induced fit hypthesis)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接近时,酶蛋白受底物分子的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楔合,结合得更加紧密,利于反应进行。底物分子结合在酶的底物结合中心 返回使底物靠拢降低底物分子之间的碰撞能。 使底物分子产生应力对底物分子产生一定的应力底物分子的敏感键在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