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三十一期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5 年 12 月 
     金聖歎《小題才子書》評語初探  
                                 蒲彥光* 
                                 摘       要 
    金聖歎(1608-1661),或稱金采、金人瑞、唱經先生。學界過去關注金氏對 
於戲曲小說評點者,所在多有,惟不見進一步討論金氏的「八股評點」有何具體 
內容。今傳清光緒十五年(1889  年)掃葉山房石印本《小題才子書》,早經亡佚 
 ,近年始為學界所發現,金聖歎收錄了169 篇八股文名作(其中有目無文 6 篇, 
實共 163  篇),逐篇皆有評點。金聖歎於八股文壇雖非主流領袖,不過他對於《 
六才子書》的跨文類評點,實可具見八股文於其他辭章評點的重要影響。 
     因此,本論文分析《小題才子書》相關評點意見,嘗試作以下幾方面的考察 
 :一、確認其編輯動機與選篇內容;二、收錄時文篇章包括了哪些文家?嘗試說 
明金氏隱伏的選文標準?三、就文體型式而言,金氏如何以評點具體構築、實際 
操演其文法觀點?四、就文類交涉影響而言,金氏時文評點如何取材於古文、詩 
賦、小說及戲曲等文類?五、就義理面而言,檢覈金氏評點意見是否受到當日流 
行之佛道思想影響? 
關鍵詞:金聖歎、《小題才子書》、八股文、評點  
  
  
  
  
*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 159 - 
160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三十一期 
                                一、前言 
    金聖歎,名采,字若采,後改名人瑞,聖歎是其法名,堂號唱經堂。蘇州府 
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六年(1608 ),卒於清順治十八 
年(1661 ),得年五十五歲。金氏評點的才子書是流行甚廣的著作,尤以所批《 
水滸》、《西廂》,三百多年來風行不衰,影響深遠。 
    學界對於金氏之評點深感興趣,例如孟森(1868-1938)於 1917 年首次將金 
氏評點作法與八股評點聯繫起來,胡適(1891-1962)在 1920 年《水滸傳考證》 
中認為金聖歎有「八股選家氣」。然而長久以來,關注金氏對於戲曲小說評點者 
                                                                      1 
 ,所在多有,惟不見學界進一步討論金氏的「八股評點」有何具體內容。 
    其根本原因大致有二,首先是五四運動以來,學界主流對於戲曲、小說等文 
類的看重,對於八股文體尤其嗤之以鼻。2此外,則是因為金聖歎編訂八股選集 
1 
  說戲曲小說評點有「八股選家氣」,這個現象也可以倒過來思考,有學者因此認為八股文體之發明係 
  受到戲曲小說的影響,例如焦循說:「詩既變為詞曲,遂以傳奇小說譜而演之,是為樂府雜劇。又一變 
  而為八股,舍小說而用經書,屏幽怪而談理道,變曲牌而為排比,此文亦可備眾體:史才、詩筆、議論 
  。其破題、開講,即引子也;提比、中比、後比,即曲之套數也;夾入領題、出題段落,即賓白也。… 
  …余謂八股文口氣代其人論說,實本於曲劇。」(《易餘籥錄》,卷十七) 類似的看法,又如劉師培 
  :「明人襲宋元八比之體,用以取士,律以曲劇,雖有有韻、無韻之分,然實曲劇之變體也。……而描 
 摹口角、以逼肖為能,尤與曲劇相符。乃習之既久,遂詡為代聖賢立言。」《論文雜記》第十八(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年 5 月),頁 132 主張「八比出於曲劇」,劉氏也從科舉制度上著眼,認為 
  「元人以曲劇為進身之媒,猶之唐人以傳奇小說為科學之媒也」。此外舉出八股代言係受到平話小說影 
  響,又如黃侃:「後世八股文,實平話血脈所繫,錢大昕有云,八股制舉乃平話之變體也。旨哉言乎。 
 八股名雖為文,……如題為某古人之言,則規必設身某古人,作某古人之言,完全客觀語,實則某古人 
 之主觀語也。」,見〈唐宋間作平話者〉《中國文學概談》,《黃侃量守廬文選鈔》,《蘄春黃氏文存 
 》(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頁 69-70。是皆從代言之類似曲劇演出、小說角色之投射 
  以為說。戲曲小說既與八股文代言書寫有相似之處,於是明末乃出現如尤侗〈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 
  的遊戲作品,此類融戲曲題材於八股體式的戲筆大量出現,蔚為風行 ,同時亦出現許多具有小說趣味 
  的八股文。涂經詒因此認為:「八股文的出現,可能是由於文學形式本身進化而起,而非專制政府規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