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地下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川,侯丹卉,房志勇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
城市地下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川,侯丹卉,房志勇
林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针对日益突出的城市雨水问题,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所涉及的雨水
处置问题进行了研究。侧重介绍地面构造对雨水入渗的促进措施、壤中流蓄排技术及地下建筑主体的防渗设计。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地下空间;雨水;防渗
[中图分类号]TU823.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0)S1-0468-04
Rainwater System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Cities Based on Low Impact Development Concept
Lin Chuan,Hou Danhui,Fang Zhiy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issues of dealing with rainwater in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low-impact development concept,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Then,authors emphasize the promotion measures of covering earth structure to rain infiltration,the technology of storm - water drainage in soil,and im-
permeable design of the main body of underground space.
Key words: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underground space,rainwater infiltration,impermeable
雨水问题已经危及到城市生态环境及人类的生命
安全。因此,应该将对城市雨水问题的研究作为我国 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大前沿课题来看待。本文的研究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上述的 第 2 个方面,即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导致的雨水处置问 题。
合起来,造就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
2 城市雨水循环
城市的雨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市 政管网排水、城市河道排水等环节。降落到城市地面 上的雨水,可根据其下垫面的不同,分为两种迥异的排 放途径:①降落到不透水地面的雨水,其中的一部分作 为地面径流排入市政管网,最终排至城市河道,另一部 分,则经过蒸发作用重新进入水循环过程的初始环节, 再形成降水。②降落到透水地面上的雨水( 包括绿化 地面和透水铺装地面等),除地面径流外,其中的一部 分形成下渗,回补地下水,并通过蒸发作用再次进入水 循环过程的初始环节,再次形成降水,而无法消纳的多 余水分,则通过城市雨水口排至市政管网或雨水池,最 终进入城市河道。
而基于 LID 理念的雨水处理措施,则强调通过一 系列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达到改变城市雨水循环 过程的目的,使城市在开发建设后的水文功能更加接 近其开发建设前原有的储存、渗透、径流排放总量、径 流速度、径流范围、雨水滞留时间、雨水蒸发总量等。
低影响开发理念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 是从基 于微观尺度景观控制的 BMPs 措施(最佳管理措施) 发 展而来的。LID 理念由美国乔治省马里兰州环境资源 署于 1990 年首次提出,主要是以分散式小规模措施对 雨水径流进行源头控制,该种方式不需要大面积的土 地,就能将大部分雨水截留,并通过渗透、过滤等措施, 保证补充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变雨水为资源。从雨水 处理模式的角度来讲,其核心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模拟 自然水文条件,并通过综合性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城镇 开发建设所导致的水文条件的显著变化和雨水径流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角度来 讲,其核心是通过各种设计技术,按照水文功能等效原 则,通过洼地贮存、渗透、地下水补给、降雨径流流量和 容积控制等措施,维持和再现开发前的场地环境,减少 开发带来的径流污染,并强调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