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第四章常见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康复.ppt

课件:第四章常见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康复.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四章常见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康复.ppt

* 1.不可控因素:人种(白种、黄种人风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多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少、钙及维生素D摄入不足、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危险因素: * 1.骨量减少:骨矿物质及其基质等比例减少; 2.骨微结构退变:多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 3.骨脆性增加、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 发病机制: * 1.疼痛:腰背部疼痛,四肢关节痛、足跟部疼痛及一些肢体放射痛、麻木感、刺痛感等,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坐起及行走有困难; 2.骨折:常发生于胸、腰椎、髋部等,脊椎压缩性骨折好发。 3.身长缩短、驼背:椎体内部骨量减少,椎体因受压而缩短,身长平均缩短3-6cm。 4.心肺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可影响心肺功能,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肌痉挛:因钙质流失可出现肌肉痉挛,多发生于下肢。 (四)临床表现 * 1.生化检查 2.骨密度测定 3.X线检查 (五)辅助检查 * 1.生理功能评定: 1)肌力评定 2)关节活动度评定 3)疼痛评定 4)平衡功能评定 5)步态分析 2.心理功能评定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4.社会参与能力评定 二、康复评定 * 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以腰椎活动受限和腰背肌力下降;脊椎及骨盆等部位明显的全身持续性疼痛 心肺功能障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椎后凸,胸廓畸形,使肺活量受影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三、功能障碍 1.生理功能障碍: 2.心理功能障碍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4.社会参与能力受限 * 四、康复治疗 (一)目标 缓解或控制疼痛; 防治骨折; 减缓骨量丢失,提高骨量; 防止失用综合征; 预防继发性肌肉萎缩; 改善和恢复机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 (二)方法 1.物理治疗: 1)物理因子疗法:中频、低频电疗 2)运动治疗 2.作业治疗 3.康复辅具 4.药物治疗 5.饮食治疗 6.手术治疗:骨折时 7.病因治疗 骨质疏松症 * 案例: 男,4岁,半年前被发现走路易跌,奔跑困难,逐渐出现走路和上楼困难,下蹲站起困难,不能从仰卧位直接站起。查体:走路呈鸭步状,跌倒频繁,不能跳跃,腓肠肌肥大。四肢肌力低下,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 请问: 1.如何进行康复评定? 2.目前主要的康复问题有哪些? 3.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第十一节 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 一、概述 (一)定义 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 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为儿童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肌病。 * X连锁隐性遗传: 男性发病,女性携带基因,该 基因编码一种细胞骨架蛋白,称抗肌萎缩蛋白,分布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的质膜面上,起细胞支架作用,可保护肌膜抵抗收缩时产生的力而不致受损; 患儿因该基因缺乏,所以不能产生抗肌萎缩蛋白,肌膜不稳定,在收缩时损伤,出现肌肉的变性坏死,导致肌肉无力与萎缩。 病理: 肌纤维变性、坏死与再生并存,肌纤维有的萎缩,有的代偿性增大,大小不等呈相嵌分布。肌纤维肥大的部分呈玻璃样变,肌细胞间质可见大量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即假性肥大。 (二)病因与病理 * 本病均为男性发病,常在3岁以前出现症状,3-5岁发病。 1.婴幼儿期(1-3岁):起病隐袭,运动发育迟缓,双下肢无力,呈蹭爬,行走延迟,患儿约1岁半至2岁开始行走,步态拖沓,上台阶时用手辅助,言语发育迟缓,肺活量低; 2.学龄前期(3-6岁): 1)起病时双下肢无力,步行不稳,容易跌倒,由于髂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而上台阶、蹲位站起困难; 2)从仰卧位起身时,由于腹肌和髂腰肌无力,表现为“攀爬性起立”,患儿首先起身翻身呈坐位, 让膝关节及髋关节屈曲,手支撑 躯干呈四点跪位,然后双腿支撑 躯干,双手按压膝部起身,此时 躯干慢慢立直。 (三)临床表现 * 3)因骨盆带肌无力,髋膝无力常导致腰椎过度前凸,走路时向两侧摇摆,呈典型鸭步,在起身行走期,可观察到双下肢腓肠肌假性肥大,特征性表现。 4)肩胛带肌同时受累,举臂无力,因前锯肌、斜方肌无力,不能固定肩胛内缘,使肩胛游离呈翼状支于背部,称为翼状肩胛。 3.学龄期(6-11岁):病情进展,躯干和四肢肌力严重下降,由于功能失用,出现明显的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 4.青春期(12岁以后):躯干和肢体肌肉力量急剧下降,11-12岁以后基本丧失活动能力,卧位不能坐起,甚至不能翻身,强迫卧床。30岁以前常因肺功能不全而死亡。 *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