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陈永祥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 本书共三卷,载药365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唐本草》是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比起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来,《唐本草》要早出800余年,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元年间(公元713一741中)陈藏器编成了《本草拾遗》。 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广搜博采,实地考查,亲历实践,对古代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了《本草纲目》这一-科学巨著。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产地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材质量。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在我国纵横万里的大地、江河湖泽、山陵丘壑、平原沃野以及辽阔海域,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因而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产量和质量方面,都各有一定的地域性。 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就是这个缘故。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采集 中药大都是植物药材,各种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根、茎、花、叶、实、各个部分,由于所含有效成分的量各有不同,因而药性的强弱也往往有较大差异。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采集 按药用部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全草入药的,大多在植株充分成长或开花的时候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 须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车前草、柴胡、大蓟、小蓟等; 有的须用嫩苗或带叶花梢,如夏枯草、茵陈篙之类,更要适时采收。 叶类药材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此时正当植物生长茂盛的阶段,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采集 按药用部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果实和种子,除枳实、青皮、乌梅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实或果皮外,通常都在成熟时采,如瓜萎、马兜铃等。 根和根茎的采集,古时以二月、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于枯,津润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因为早春及深秋时植物根或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集则产量和质量也都较高 中药的性能 药物种类甚多,每一药物都有一定适应范围,如黄芪补气,大黄通便,那么补气,通便分别是黄芪,大黄的治疗作用,这些治疗作用是由于药物各自的若干特性和作用而产生的,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表现的阴阳偏盛偏衰,这些特性(偏性)即中药的性能,也就是中药的药物作用。 “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性味 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前人称为四气。(古代以四时的寒、热、温、凉气候变化-气序,应用于药性的说明,故性气通用,沿用至今)。 中药的性能-性味 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凉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与寒凉是两类不同的属性,这是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中概括出来的;治疗热证的药物是寒凉的,治疗寒证的药物是温热的,此外,还有一种“平性”药,即药性较平和,偏热,偏寒不明显,未越出寒、热、温、凉四性范围,虽有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一般仍称四气,而不称五气。 中药的性能-性味 味:指药物中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实际上除上述五种外尚有淡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酸涩功似,并不另立,仍称五味。 辛:有发散、行气血、滋补润养的作用。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 酸(涩):有收敛、固涩(止泻、止血)作用。 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潜降之作用。 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人体发生疾病,病变部位有上、下、表、里之别;病势有上逆、下陷之异,治疗上就要求药物应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使之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脏腑气机,使之平顺,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病邪在上在表者宜用升浮之药物;病邪在下在里者宜用沉降之品,旨在药达病所。 一般来说,味辛甘、气温热的药物,多主升浮;味酸苦咸,气寒凉的药,多主沉降。 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升是升提的意思;降是降逆的意思;浮是上行发散的意思;沉是下行泄利的意思。 升、浮药物的特点是向上向外,具有升阳、举陷、发表、散寒、祛风、开窍等药理作用; 而沉降药物的特点则是向下向里,具有潜阳、降逆、平喘、收敛、泻下、渗利等作用。 中药的性能-归经 归经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疗效果,总结出来的一种用药规律。 如肺经有病时,常有咳、喘、痰症状,杏仁能止咳平喘,说明杏仁归入肺经; 由

文档评论(0)

lau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