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流行性腺腮炎痄腮.ppt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龙胆草、栀子清泻肝胆实火; 黄芩、黄连清热解毒; 柴胡、川楝子疏肝利胆; 荔枝核、延胡索理气散结止痛; 桃仁、赤芍活血消肿。 加减: 睾丸肿大明显者加青皮、莪术、皂刺理气消肿;脘腹痛甚伴呕吐者去荔枝核,加郁金、竹茹、半夏清肝止呕;少腹痛甚加香附、木香、红花行气活血止痛;伴腹胀便秘者加大黄、枳壳、木香理气通腑。 若邪入胁肋脘腹,少阳、阳明同病,脘腹痛甚,胀满拒按,呕吐频繁,大便秘结者,选用大柴胡汤加减,外解少阳之热,内泻阳明热结。 其他疗法 1.中药成药 (1)腮腺炎片:用于邪犯少阳证。 (2)五福化毒丹:用于热毒壅盛证。 (3)赛金化毒散:用于热毒壅盛证。 (4)安宫牛黄丸:用于邪陷心肝变证。 (5)龙胆泻肝丸:用于毒窜睾腹变证。 (6)醒脑静:每次2-4ml/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1日2次。用于邪陷心肝变 2. 中草药: 柴胡10g 金银花40g 连翘10g 花粉6 g 当归15g 乳香6g 没药6g 陈皮10g 甘草6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蚤休5g 3.药物外治 如意金黄散:外敷患处,用于腮部肿痛。已破溃者禁止外用。 4.针灸疗法:用与腮部肿痛及毒窜睾腹之变证。 5.激光疗法 用于腮部肿痛。 6.灯火燋法 用于腮部肿痛。 7. 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口服清热镇痛退热剂等; 烦躁时可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 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应予输液,保证液体量和电解质平衡。 (2)并发症治疗: ①脑膜(脑)炎:颅压高者,用20%的甘露醇每次0.25 – 0.5g/kg(1-2g/kg)(体弱者0.5g/kg)30-60分钟快速滴入。 惊厥者,用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抗惊厥)(镇静1-2mg/kg),肌内注射, 安定每次0.2—0.3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地塞米松 5-10mg/次 静脉注射 速尿 1-2mg/kg 静脉注射 ②睾丸炎: 用棉花及T字条带托起阴囊,以减轻疼痛,局部冷湿敷或硫酸镁冷湿敷。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睾丸肿痛在24小时后明显减轻,促进肿胀消退,如强的松每日0.5~1mg/kg,口服;或地塞米松每日0.5~lmg/kg,分2次静脉注射,(地噻米松5~10mg/次,1-2次/日,ivgtt.) 肿痛消退后减量至停药。加用抗生素以预防局部继发细菌感染。 ③胰腺炎:应禁食,对症治疗,补充液体和能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同时加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3)抗病毒治疗:目前尚缺乏抗腮腺炎病毒的特效药,静脉应用利巴韦林和干扰素有一定效果。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1)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易感儿应少去公共场所,以避免传染。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要经常体格检查,有接触史者应检疫3周,可疑患儿要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并用板蓝根颗粒冲服,每次1包,1日3次,或板蓝根15~30g,煎汤口服,每日1次,连服3~5天,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未曾患过本病的儿童,可给予腮腺炎免疫r球蛋白,被动免疫。 (3)生后14个月可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进行预防。 2.调护 (1)发病期间应隔离治疗,直至腮部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患儿的居室应空气流通,衣被、用具等物品均应煮沸消毒。居室用食醋加水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2)患儿应卧床休息,直至热退、腮肿消退为止。并发睾丸炎者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给予易消化、清淡流质饮食或软食为宜,忌食酸、硬、辣、油腻等刺激性和难消化食物。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或4%硼酸溶液漱口或清洗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要多饮开水,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 (4)密切观察高热、头痛、嗜睡、呕吐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必要的处置。睾丸肿大痛甚者,局部可给予冷湿敷,并用纱布做成吊带,将肿胀的阴囊托起。 腮腺炎 左侧腮腺肿大 左侧腮腺肿大 Thank you!! 谢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手足少阳相通,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 热毒炽盛者,邪盛正衰,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蔽心包,可见高热、抽搐、昏迷等证。 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蕴结,邪毒内传,引睾窜腹,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症。为毒窜睾腹之变证。 足厥阴之脉布两胁,循少腹,肝经热毒壅滞乘脾,邪毒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共4份).doc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docx
- 医院放射诊疗事故应急处置.pptx
- 2025年泰安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招聘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贵州某二水电站进水口工程引水隧洞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方案.doc.doc VIP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含答案).pdf VIP
- 机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pptx VIP
-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与治疗方法(1)PPT课件.pptx VIP
- D-Z-T 020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岩金(正式版).docx VIP
- CHCC2025第26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解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