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力排水固结法 主 要 优 点 (1)传统强夯法为一种大能量和能量积聚的动力固结方法,采用重锤多击,适用砂性土加固。而动力排水固结工法采用严格控制强夯动力和夯击能,使软粘土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不过快上升,以确保软土不变成“橡皮土”,成功地克服了传统强夯法用于软土的致命弱点; (2)利用塑料排水板所形成的“水柱”将强夯产生的附加应力快速向土体深部传递,从而大大扩展了强夯的影响深度,使动力排水固结工法用于加固深厚软土成为可能,已有的工程实例表明,动力排水固结工法的加固深度已超过25m,大大突破了传统强夯法有限的加固深度(6m); 发展趋势 动力排水固结法 主 要 优 点 (3)巧妙利用动载压缩波在层状土中传播与反射而使软土产生的拉伸微裂纹,以及在较高孔压梯度作用下,拉伸微裂纹又贯通成水平排水通道,并与排水板构成横竖交叉的网状排水系统,从而使软土中高压孔隙水经网状排水系统很快排出,大大加速了软土的固结过程; (4)将受到严格控制的强夯动力反复、逐步增强地作用于软土,使软土中的超孔隙水压力维持在较高的、必要的、合理的水平上,既不破坏软土的结构,又能加速软土中孔隙水的快速排出,达到快速、稳步加固软土的目的,这是传统强夯法无法做到的。 发展趋势 动力排水固结法 动力排水固结工法与传统强夯法对比表 发展趋势 自1989年以来,新强夯法在我国已成功地完成了50余项工程,如上海某机场,深圳世界之窗填海区,深圳多座立交桥,深圳春风路高架桥,深圳机场达利花园,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边防局三亚海警基地,深圳保安中心区罗田路、兴华西路等,所有工程均取得上佳的工程效果。 动力排水固结法 三项加固前后部分测点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比较 发展趋势 动力排水固结法 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 强夯法的两种新工法 动静结合 排水固结法 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将强夯法和填土预压法相结合,利用动荷载较大的冲击能激发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在静荷载作用下孔压消散固结,土体强度得以提高。 发展趋势 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 特 点 (1)夯击前应铺设足够厚度的垫层(如砂垫层和预压填土),避免夯锤直接接触软土而导致橡皮土现象,同时填土亦作为静荷载。 (2)必须有较好的排水条件,保证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能迅速消散,土体固结。这是软土强度得以提高的根本原因,也是该法与一般强夯法的区别所在。 (3)强调动静荷载的联合使用。静荷载作用下的固结排水份额是基本的,动荷载作用下的固结量是附加的,但其作用不是两者简单的叠加,而是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的。 发展趋势 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 特 点 (4)冲击荷载的作用不对浅层淤泥加以彻底扰动,可保持软土内某些可靠的微结构,土体再固结后强度可以迅速提高。 (5)它使经典意义上的动力固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即动力八面体压缩应力作用下孔压增长明显,而动力八面体偏应力幅值相对较小,孔压消散过程中土将固结得更彻底,相当于较大的超载预压。 发展趋势 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 排 水 设 计 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的关键在于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为此可设置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排水体。由于塑料排水板具有的优点,一般使用塑料排水板做为竖向排水体,它的布设可按静荷载作用下的设计方法来进行计算;水平排水体通常由砂垫层、排水盲沟和集水井组成。砂垫层一般要求用透水性较好的中粗砂,厚度不宜小于50cm。集水井的作用是汇集排水并用水泵及时将水排到场区外,保证排水通畅。 发展趋势 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 施工 程序 和 夯击 参数 1.动静结合法处理软基必须有一定的填筑厚度,填土的作用可避免夯锤与软土直接接触而导致橡皮土现象,避免软土层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 2.为保证软土层在动荷作用下不被过分扰动,宜采用“少击数多遍数”、“先轻后重”的施工程序; 3.单点击数的确定原则是:要以较少的冲击次数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和较小的剪切变形。 发展趋势 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 施工 程序 和 夯击 参数 4.对于非饱和土或填土,地基处理规范中常以最后两击的下沉量之和的平均值小于4cm来控制每点的夯击击数; 5.对饱和软粘土采用上述标准可能无法收锤或导致橡皮土现象。建议下述的控制原则: a.夯沉量控制:即以击与击之间夯沉量的发展速率来控制;b.孔隙水压力控制:即以前后两击孔压增量幅值大小作为控制标准。 6.不同冲击遍数间歇时间应以孔压消散程度来确定。 发展趋势 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 现场 监控 方法 a.孔隙水压力观测。通过观测加固层不同深度处孔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