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宪法司法化的几个问题研究
——兼评“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一、宪法司法化的概念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首要精神是实践,
离开了实践,宪法就会成为法律,而且是一个更糟糕的法律111o它不仅不能体现其
法律效力的至上性,也无法维持法制的统一性,从而丧失了存在的价值。我国自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就出现了人民法院以宪法为依据处理具体
案件的现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国法律法规全库·司
法解释库》以及媒体报道的资料来看,已有杜融诉沈崖夫、牟春霖诽谤案;张连
起、张国莉诉张学珍工伤赔偿案;王发英诉刘真及《女子文学》等刊物侵害名誉
案【2】;王玉伦、李尔娴诉村民委员会非法扣留土地转让费案【3】:刘明诉铁道部第二
十工程局二处第八工程公司和罗友敏工伤赔偿案14】:钱某诉屈臣氏R用品有限责任
公司侵犯人格和名誉案等等【5】。如果这些案例在当时并未引起学者们充分注意的
话,那么2001年齐某诉陈某、陈某之父及原就读中学侵害姓名权及受教育权案161,
则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法学界,引发了关于宪法司法化的热烈讨
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表现出他们对法治现实与酊景的理
性思考精神及对中国宪政建设的关注之情。
(一)什么是宪法司法化?
关于宪法司法化的概念,学界争议较大。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
1、宪法司法化指宪法可以像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进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裁
判案件的法律依据。而且,“宪法司法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司法实践的普遍做法,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建立了宪法诉讼的机构和程序【”。”这种观点将宪法司法化等同
于宪法诉讼。认为:“司法审查制度是宪法司法化的具体体现,宪法司法化是各国
司法审查制度的共同点和提炼。司法审查可以有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而宪法司
法化却只有事后审查,它适用不告不理原则,将宪法作为刑法、民法等法的适用
~样,也由特定机关针对个别案件反复适用”,并认为“选民名单案件是宪法司法
化的突破口18J。”
I!if。
11I萸纪宏:‘宪泫审判制度IMl,中国人民公安人学出版社,1998年版,绪论,第2
12l国务院法制局信息中心编:‘中国法律法规全库·词法解释》,北京:中国检察i|j版礼,1998年版。
|313喻敏:论男血、卜等的宪法原则在民事领域的直接效力lJJJ,‘中周法学》,1995年第6期。
14l‘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笫5期.
151《中国律师撤》,1999年1月25日。
16|6‘南方周末》,2001年8月16同。
IJ。
17I黄松古:宪法td法化及其意义INl,‘人民法院报》,2001年8月13
f8JF磊:《宪法的1d法化)IMl,中国政法人学H;版社,2000年版,第148贝。
2、有学者认为,根据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实践,其实质乃是宪法的私法化,即
作为公法的宪法在私法领域的直接适用…。因为宪法是界定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的
根本法,但同时也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对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政
府不能侵犯,私人(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社会团体)也不能加以侵犯,这就给
宪法介入私法领域即私法化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但是,多数学者对此持反对
意见,认为如果在普通的民事案件中直接适用宪法条文,说某一方当事人的行为
是违宪行为判令其承担违宪责任,会将违宪行为的概念淡化,从而对违宪行为的
理解造成混乱,也不利于维护宪法权威。
3、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宪法司法化在理论意义上具有两个维度。一是当没有
具体法律将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落实时,司法机关能否直接适用宪法条文作为判
决依据?在这种意义上,宪法司法化意味着宪法司法适用性。这个命题建立在公
民基本权利之充分保障的宪政理论之上,即认为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如果
宪法权利没有得到具体法律落实,司法机关又不适用宪法条文作为判决依据,无
疑权利保障将成为一纸空文【2】。所以宪法的司法适用可以作为救济公民的基本权利
的最后一道屏障。宪法司法化的第二个层面是指司法机关在对具体个案的审理过
程中,能否对有违宪疑义的法律规范的合宪性问题进行审查并作出判断。这涉及
到司法机关是否有违宪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斯威夫特的多维文学空间---评《杯酒留痕》.pdf
-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与优化—兼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pdf
- 评加拿大媒体对文化多样性的描述——不可忽视的缺憾.pdf
- 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方法-研究.pdf
- 大学教师职称评审模式探析.pdf
- IL-4和IFN-γ在RE和BE活检粘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和内镜分级的关系.pdf
- 传统理想女性形象之颠覆——评品特戏剧中的“三不”女性.pdf
- 多指标综合评价若干问题-研究.pdf
- TP方案治疗81例卵巢癌的近期疗效观察.pdf
- 三种不同外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pdf
- 以“怨”评诗——钟嵘诗歌批评的一个视角.pdf
- 建筑物内抛掷物致人损害问题-研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pdf
- 壮筋续骨丹结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pdf
- 存在主义自由的体现——评《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书的主题.pdf
- 学生互评中运用错误.分析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pdf
- 网购中恶意差评行为的入罪.分析——以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为切入点.pdf
- 学生伤害事故归责与预防——兼评教育部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pdf
- 双重性的尴尬:后殖民-研究视角评《五姑娘》 (1).pdf
- 双重性的尴尬:后殖民-研究视角评《五姑娘》.pdf
- 白人主导文化下黑人女性两种响应之对比——评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