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内科学展研究生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血压中医治疗进展 甘肃中医学院 金华 内容提要 高血压西医认识 概念 机制 治疗演变 循证医学依据 药物治疗 高血压中医认识 范畴 历代医家认识 名老中医经验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问题与展望 概述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因不明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 概述 WHO/ ISH (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 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经非同日(一般间隔2周)三次测量: 收缩压(SBP )≥ 140mmHg 和/或 舒张压(DBP )≥ 90mmHg 概述 高血压定义的新认识: 2005年5月,ASH会议提出: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和结构改变。 概述 新定义将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美国ASH主席Giles指出,“新的定义包括了有无危险因素、疾病早期的标志物和靶器官损伤,更准确地说明了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病理异常”。 高血压的病因 实验室检查—— 指南推荐的高血压常规检查项目 不同方法测量的高血压阈值(mmHg) 高血压治疗目标 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目标血压: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 老年(>65岁)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 mmHg以下; 年轻人或糖尿病及肾病,冠心病,脑卒中后患者降至130/80 mmHg以下; 如能耐受,所有患者的血压还可进一步降低,尽可能降至120/80mmHg以下。但冠心病DBP低于60mmHg时应引起关注 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危险因素,并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高血压的治疗—改善生活行为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小剂量开始 多数终身治疗、避免频繁换药 合理联合、兼顾合并症 24小时平稳降压,尽量用长效药 个体化治疗 ESH/ESC 2007年高血压指南: 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有卒中史和血管病的患者血压130/80mmHg 根据: PROGRESS (127/75 优于 136/76mmHg) EUROPA (128/78 优于 133/80 mmHg) CAMELOT (124/76 优于 130/ 77 mmHg) 上述冠心病和脑卒中后患者的受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 临床试验证实的降压药组合 试验 组合 药物 ASCOT: CCB+ACEI 氨氯地平+培哚普利 ACOMPLISH: ACEI+CCB 贝那普利+氨氯地平 FEVER: CCB+D 非洛地平+氢氯噻嗪 ADVANCE: ACEI+D 培哚普利+吲哒帕胺 CHIEF: CCB+ARB 氨氯地平+替米沙坦 两种药物联合参考方案 小结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 要求医生 治疗高血压 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 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小结 根据我国的现状,群体的治疗应是尽可能在一般高血压患者中推荐使用价廉的降压药物,首先提高治疗率,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具体患者的病情首先选择利尿剂、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者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 我国对新的复方降压药亟待加以研究,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人的生理寿命是多少?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50-65岁——中年人 65-75岁——青年老年人 75- 90岁——正式老年人 按照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它的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 100岁,最长 175岁,公认的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岁。 WHO对健康长寿的基本判断 15%取决于遗传 10%取决于社会条件 8%取决于医疗费条件 7%取决于自然环境 60%取决于生活方式 【古代文献阐释】 《内经》 最早阐述了“眩晕”的病因病机 《灵枢》中有 “上气不足” “上虚则眩”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素问》 中又有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古代文献阐释】 对于“头痛”一证,《内经 》 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 《 素问·奇病论 》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 《 素问 · 举痛论 》 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则气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