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2006年度下学期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9 页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大部分。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 我国历代医学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八法”。 八法是针对八纲辨证以及方药的主要作用而概括出来的基本治疗方法(治疗大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实践的需要,现代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早已超出“八法”的范围。本章仅介绍属于临床上常用且具有共性的。 第一节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与气血、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的治疗总则。 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病变过程有轻重缓急,不同的时间、地点与个体对病情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的本质以治之,即“治病求本”;根据体内邪正斗争所产生的虚实变化,以“扶正祛邪”;按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用以“调整阴阳”;按脏腑、气血失调的病机,来调理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按发病的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的病人,来“三因制宜”。 一、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就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 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必须从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着手: 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有关,亦与外邪侵入密切相关; 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注重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情志刺激可致正气内虚,易招致外邪而致病。故平时注意调摄精神,保持精神愉快,使气机调畅,气血和平,以利于健康;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可以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适当进行药物的预防及人工免疫也是防病和提高正气的重要方法。 2.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 包括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的污染,以及避免六淫、疫疠等致病邪气的侵袭,调摄七情、饮食与劳逸。这些,是未病先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3.养生保健 养生又称为摄生,摄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摄是保养珍重的意思,摄生即是保养生机,延续生命的意思。摄生一般分为两部分内容,就是运动和饮食保健。 古人在生产劳动中发现,通过活动可以减轻某些部位的疲劳并增强体质,因此华佗创造了五禽戏,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而后又逐渐发展形成太极拳、气功等保健疗法,用于预防疾病。 自古有“药食同源”之说,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即发现某些食物具有治病功能。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既为药物,又为食物的许多品种。著名大医学家孙思邈强调:“夫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他还创制了茯苓酥、杏仁酥等著名的药膳方剂,后世历代医家对药膳学亦均有研究和发展,成为祖国医学防病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的养生保健,也是未病先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1.早期诊治 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其邪就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极易侵犯脏腑,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起来就会愈加困难。为此,一定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的治疗,才能防止其传变。 2.先安未受邪之地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难经·七十七难》),这里明确地指出了疾病的传变规律。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治疗肝病,常须配合健脾和胃方法。这就是依其脏腑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实例。 清代叶天士,曾根据温热病伤及胃阴后,热病进一步发展耗及肾阴的病变规律,主张在甘寒养胃的方药中加入某些咸寒滋肾之品,此即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来进行治疗,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之一。 本与标,具有多种含义,且有相对的特性。 以正邪而言,则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以病因和症状论,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旧病、原发病为本,新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