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第一节、???战后的建筑概况
在建筑思潮方面,西欧和美国在战后最初二三十年中继续为建筑的现代化做贡献;日本在现在建筑中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也在使现代化与本土地域性的结合中做出了杰出的成绩。这时期建筑虽然名目繁多,五彩缤纷,及基本观念仍属于现代建筑派。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了工业的无止境发展与技术至上对地球和人类的危害,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批判过去,批判权威,要求分裂与自立门户的所谓后工业时代,或后现代主义,或称为现代主义之后的思潮。这些思潮最先反映在哲学文学艺术等的批评上,到20世纪70年代也波及建筑。本章主要涉及战后40至70年代的城市与建筑思潮。
一,西欧
英国:
在建筑设计上,现代建筑派在战争期间在英国完全站稳了脚。20世纪50年代以英国青年建筑师史密森夫妇和斯特林为代表的新粗野主义(现代建筑派在战后的一个企图在建筑形式上创新的支派)和60年代以库克为代表的称为阿基格拉姆派所提出的未来乌托邦城市的设想,对当时青年建筑师与建筑学生影响很大。虽然阿基格拉姆所提出的插入式城市没有实现,却在青年中掀起了一股以钢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结构来综合解决多种用途与可变要求的建筑设计倾向,并预告了要在建筑中采用与表现尖端技术的高技派的来临。
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面对尖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国开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其基本见解之一是:建造架空的“新陆地”。“新陆地”的上面是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与服务设施,行人可以不受干扰地自由往来与房屋之间。这样的见解已被应用到一些大型的建筑中,如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1967)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在高技派方面的贡献是最杰出的。自70年代起,一些英国建筑师福斯特,罗杰斯,格里姆肖,和霍普金斯等等都有采用各种尖端的工程技术,来创造端庄与优雅的建筑的经历。此外,阿鲁普和他的联合事务所则是世界上知名的擅长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事务所。
法国:
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
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1947-1952)是一幢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而设计的房屋。体现了柯布西耶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已在探索的关于构成城市的最基本单元(“居住单元”?)的设想。
其后,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1950-1953)又轰动了整个建筑学坛。
巴黎的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的陈列大厅建于1958年,跨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间结构,也是跨度最大的薄壳结构。
1977年,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因它表现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文化建筑应有的典雅面貌而引起人们的广泛议论和注意。
前西德:
在设计思想上,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只允许出现歌颂国家与歌颂权利的新传统派,因此,战后初期领先走现代建筑道路的主要是一些20年代现代建筑派中没有逃亡的老建筑师。如巴特宁,沙龙和卢克哈特兄弟
20世纪50~70年代,西德的建筑开始趋向现代化,出现了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建筑,如:
柏林的爱乐音乐厅(1959—1963)---沙龙设计
斯图加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设计人:沙龙和W.Franck
明斯特的新剧院(1955年),
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发动机厂的办公楼(1972年)均是既重视理性而在形式上又颇具特色的。
1957年,西德把西柏林汉莎区改建成一个称为Interbau的国际住宅展览会,展览会的主持人是巴特宁,他像30年前的魏森霍夫住宅展览会一样,邀请国际上知名建筑师,如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阿尔托,雅各布森(丹麦建筑师),尼迈耶尔(巴西建筑师)等等和西德自己的建筑师共同参加设计。是战后现代优秀住宅设计的一次巡阅
两次住宅展览会(注意整理:名词解释)
1927魏森霍夫住宅展览会
1957汉莎国际住宅展览会
20世纪70年代末前西柏林的国际会议中心是一座彻底的高技派与机械美相结合的产品
意大利:
在设计思想上,战前占主导地位的是折衷主义的新传统派,但同时又具备尊重新技术的特点。战后,全面走上现代建筑的道路。
当时的建筑风格有两种倾向:
(1)罗马、都灵和巴勒莫等地的新现实主义,反对抽象,主张表达与日常生活戚息相关的风格。如:罗马蒂布尔蒂诺区(书111,图4-1-8)
(2)倾向于理性的分析和建造技术。如:罗马火车站(1948-1951年)米兰的贝拉斯加塔楼(1958年)。
在意大利最具有国际声誉的现代建筑师无疑是:内尔维。兼工程师,建筑师与营造师与一身。作品:罗马的小体育宫
米兰的皮雷利大厦
意大利都灵展览馆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会议厅
二,北欧
瑞典:
正如英国在城市规划中做出的成绩一样,瑞典在住房建设中做出了榜样。远离战争,很早解决住房问题。魏林比是首都斯德哥尔摩郊外的一个新区,可谓这方面的典范。
风格类似北欧的“人情化”与“地域性”倾向,但脚趾尾普通与朴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