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当前,自杀已经成为了公共卫生中非常严重的一种问题,社会和学界都在高度地关注着这一问题。 自杀作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很多国家的心理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研究。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自杀案例的研究,从自杀的概念、成因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阐述。 关键词自杀;心理学;自杀评估;自杀治疗有相关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仅2008年死于自杀的大约就有100万人,每年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上上升。 我国自杀者大约每年有29万人左右,自杀的年均死亡率达到了023‰。 因此,自杀问题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以自杀的方式来将自己的生命结束呢?这潜在的原因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这也使得自杀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因此,为了让国内外的同仁对了解自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本文将对自杀的概念、成因、治疗三大方面做出有关研究和评述性的介绍。 一、对自杀的概述1解读自杀。 自杀,指的是某一个体自愿或者蓄意运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生命结束的一种行为。 这是包含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复杂行为。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自杀行为是自杀者对死的本能也是其心理长期积累的最终结果。 生理学观点认为自杀是一种先天的遗传行为模式。 现象学观点认为自杀是一种故意终止生命的存在,进行自我毁灭的行为。 现象学观点突出了自杀者的主观故意性行为与客观的毁灭性行为。 学者们对于自杀的概念各持己见,至今尚且一个有统一标准。 根据很多研究发现,家庭成长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对于自杀意识与自杀行为有着较大影响,其中包括家庭的精神疾病、自杀史等各方面的因素。 2自杀心理形成的整个过程。 一般来说,自杀者自杀之前会有下列心理过程首先是自杀动机的形成。 当自杀者遇到了困难或是挫折后,他们的内心会很痛苦,为了找到发泄、表达或者解决、逃避等,选择自杀作为解决的方法。 第二阶段,是自杀者矛盾冲突心理形成。 当他们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之后,思想会徘徊在生死之间,也会在本能与社会规范和道德理念间反复徘徊,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斗争,自杀念头也会随时随地地冒出来。 他们的自杀念头也会反映为一种重要的信号以及异于常人的各种行为。 最后则是决定自杀。 当生死之间的矛盾受到激化之后,反复经过选择之后,甚至表面上出现了正常的假象。 第四阶段,自杀的真正实施阶段。 自杀者付诸于行动,结束自己的生命。 3自杀的分类。 自杀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产生自杀时不同的动机,国内研究者通常会把他们分为抗争惩罚、心理解脱以及寻求关注和要挟等类型;国外学者将其分为献身式自杀牺牲、玩笑式自杀证明自己、攻击型自杀勒索或者报复、逃避式自杀摆脱惩罚或悲伤。 二、分析发生自杀的主要成因当前,分析自杀成因的理论很多,下文笔者从心理学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了自杀形成的主要成因。 1人格特征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自卑、紧张、焦虑、多疑、爱幻想以及与他人缺乏交流等方面特征的人更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另外,内向、自尊心较强、兴奋性低、自律性较差、缺乏情绪稳定性、有精神质倾向的人群也较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还有些人群孤僻、孤独、低落、悲观、自责心较重、消沉等主要特征的人群自杀发生率也较高。 2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家庭的氛围,如果孩子成长的家庭是单亲或者有家庭成员曾自杀、家庭暴力等,他们出现自杀念头以及自杀行为的几率会较正常家庭的孩子高得多。 其次是来自于家庭经济情况方面的问题,相关研究证实,人群经济水平较高的自杀念头比收入一般的概率要高出很多。 再者就是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 像成长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下的孩子产生自杀意念的概率高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学生。 3社会因素。 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很多社会规范的缺失导致某些人群的行为无法受到公共认知的约束与规范,这些人则是较易走向极端的人群。 再者就是社会模仿,传媒对自杀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 很多未成年人都没有成熟的心理,往往会轻视轻命去模仿他人的自杀行为。 然后就是较大的社会压力,工作学习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都有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所下降。 四是社会隔离,快节奏的工作,人与人的交往减少,往往内心空虚。 4心理因素。 有研究表明,人一旦遇到了挫折,若未对其原因进行详细地分析,他们对于事物认知的能力就会降低,这种情况若持续发展便会失去意识,变的容易冲动而且对错不分。 他们为了摆脱这种痛苦的意识以及矛盾冲突、恶劣的情绪等,所以选择将自杀死亡作为最简单彻底的手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docx
- 立柱桩施工方案.docx VIP
- 碧桂园北湖项目营销策略提报 -房地产-2024-.pptx VIP
- [云南]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0人 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详解.doc
- 09J940 皮带运输机通廊建筑构造.pdf VIP
- BSI MDR Requirement 欧盟MDR要求培训课件.pdf VIP
- 13《精卫填海》课件(共32张PPT).pptx VIP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全文).docx VIP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简答题库(含答案).pdf VIP
- YS_T 582-2013电池级碳酸锂.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